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本学期立刻结束了,为搞好下一阶段的复习,使学生在期末质量检
测中获取优异的成绩,特拟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牢固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练习,提高语文能力,争取期末质量检测获取好
成绩。
二、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 1—— 6 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7、9 课、书中所有古诗词、第 5 课的重点古文。
3、文言文讲解重点实词的意义,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对
重点句子要会正确顺畅的翻译;会整体掌握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
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解析和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
重点古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般古文:
《黄生借书说》(袁枚)、《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
会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解析和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
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
一些重点问题;会结合文段解析句子的含义。
会记述文、说明文、散文、讨论文的一些
知识点和考点。
重点课文:
《日出》、《泰山日出》、《日历》、《蚂蚁〉》、《黄果树瀑布》、《借书不还天打雷劈》、《静默草原》、《下雨天真好》、《雷雨前》、
(1)讨论文、说明文知识点。
(2)环境描述的作用,人物描述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解析;作
者的感神情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和特色,说明文的序次,说明方法及作用,语
言的特色。
5、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6、名著导读,要求:
(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最少掌握 3 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
(3)对人物性格的掌握和讨论。
(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
三、复习纲要:
1、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作文复习
5、文言文专题练习
四、复习重点:
1、注意鉴识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详尽语句在详尽语境中的含义。
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复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默写。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大意,会翻译一些重点的文言文。
4、学会命题,并结合学生,采用典型资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句及写作技巧。
五、复习难点
1、重点语句在原文中的含义。
2、理解古诗文的主旨。
3、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4、作文选材立意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
(1)1—— 6 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7、9 课、所有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3)5 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期末复习资料和单元测试的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
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述文、说明文、散文、讨论文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
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合时进行基础知识与重点古文释词译句的测试,督促学生牢固掌握。
5、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让学生复习古文,结合期末复习资料的练习进行。
七、复习资料:
1、单元测试的文段阅读训练、古文练习。
2、期末复习资料
3、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本P26、72、 P116、 P157、 P202、 P243。
4、名著阅读:课本P254、P234、P243。
5、历次考试一试卷。
八、详尽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以下:
时间内容
12月 22日—27 日第一、二、三单元
12月 28日—31 日第四、五、六单元
1月 1日— 3日放假在家自由复习
1月 4日— 10日在老师指导下,全面复习
1月 11日--查漏补缺,考前指导
注:以上仅为初步计划,详尽复习内容视详尽情况而合适调整。
2012年 12月 21日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授课设计
一.本单元授课内容 : 期末复习
二. 授课目的学
习重点 :
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 , 感知古今语言的不一样 .
2.感知文章的内容 , 推断作者的思想 .
3.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 .
4.感觉以讨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色 .
5.学习动静结合表现草原的美的写法 .
6.品味文章中描述边塞的写法 .
7.同是关于雨的话题 , 却写得每篇兴趣迥异 , 阅读时要加以领悟 .
学习难点 :
1.可以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公布见解 .
2.能简单地概括中心思想 .
3.可以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见解 .
4.运用细腻的描述方法刻画光景 .
5.感悟古代诗歌中的优美的境地 .
三.语文基础知识概括
1.易错字
论语 l ún不亦说乎 yuè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wǎnɡ dài不悱不发
f ěi举一隅 yú奕之为数 yì辟若掘井 (p ì) 流杵也chǔ爱好 shì比方 pì
抽屉 t ì缥缈 pi āo miǎo慑于 shè
心无旁骛 wù正襟危坐 j īn似的 shì呼啸 páo xi ào鬃 zōnɡ颊 ji á穹 qi
ónɡ庐见 xi àn牛羊羌笛 qi ānɡ侯骑 j ì
燕然 yānɡ岑参 cén shēn散入 sàn喑哑 yīn yǎ风掣红旗 chè长工 chánɡ熹ī慎思 shèn静谧 mì相和 hè隘口ài凌晨 f ú碣石 ji é卷地 ju ǎn吹散 sàn
2.重点词语
物极必反 : 极: 极点 ; 反 : 向反面转变 . 事物发展到极点 , 会向相反方向转变 .
花雕 : 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 . 绍兴旧俗 , 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 故名 . 亦省称 " 花雕 ".
干没 :1.谋利牟利 . 2.指侥幸之利 . 3.冒险侥幸 . 4.贪求; 贪得 . 5.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
一笔勾销 : 把账一笔抹掉 . 比喻把所有所有取消 .
潸然泪下 : 潸然 : 呜咽的样子 . 形容眼泪流下来 .
手不释书 : 释: 放下 ; 卷 : 指书籍 . 书籍不离手 . 形容勤奋好学 .
无聊 : ①精神空虚 , 没有寄望 . ②无以为生 . ③说话 , 做事没有意义和作用 , 令人讨厌 .
囫囵吞枣 : 甚: 很, 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 , 不求完整认识 .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 , 不深入 .
正襟危坐 : 襟: 衣襟 ; 危坐 : 正直地坐着 . 整一整衣服 , 正直地坐着 . 形容严肃或拘束的样子.心无旁骛 : 旁; 别的的 ; 骛: 追求 . 心思没有别的的追求 , 形容心思集中 , 聚精会神 .
不约而同 : 约: 相约 . 早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谨言慎行 : 苟: 苟且 , 马虎 . 指做事认真认真 , 一点儿不马虎 .
心胸若谷 : 虚 : 谦虚 ; 谷 : 山谷 . 胸怀像山谷相同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 能容纳别人的意
见 .
见: 同" 现", 表现.
截然相反 : 迥然 : 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 形容相差得远 , 很明显不一样样 .
不足挂齿 : 微: 细, 小; 足: 值得 ; 道: 谈起 . 渺小得很 , 不值得一提 . 指意义 , 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问边 : 视察边疆 , 慰问边士 .
征蓬 : 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 , 自喻 .
长河:指黄河.
角弓 : 以牛角装饰的弓 . 不得控 , 拉不开 .
阑干:纵横貌.
肆无忌惮 : 肆: ?嚣张 ; 忌: 忌惮 ; 惮: 害怕. 特别?嚣张 , 一点没有忌惮 .
引吭高歌 : 引: 拉长 ; 吭: 嗓子 , 喉咙. 松开嗓子大声歌唱 .
龌龊 :1.胸怀局促;狭窄. 2.肮脏. 3.鄙俗,丑恶.
水门汀 :1.英语的译音.水泥,亦指混凝土.2.借指水门汀的路或地.
逼仄:( 地方)狭窄.
吵闹 : ①叫唤 ; 喧闹 . ②声音喧闹 .
石破天惊 :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 忽而高亢 , 忽而低沉 , 出人不测 , 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 后多
比喻文章讨论奇异惊人 .
斗志高昂 : 高昂 : 情绪高涨 . 斗争的意志旺盛 .
震天动地 : 涛: 大波浪 ; 骇: 使害怕 . 汹涌吓人的浪涛 .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作者和作品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 共二十篇 . 南宋时 , 朱熹把它
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 四书 ",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孔子 , 名丘 , 字仲尼 . 春秋末期思想家 , 政治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开创人 . 晚年把鲁
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 ,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
孟子 , 名轲 , 字子舆 . 他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 又称 " 亚圣 ". 《孟子》 , 是孟子的弟
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 .
柏杨 , 原名郭立邦 , 后更名郭衣洞 . 笔名柏杨 . 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 , 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 , 《倚梦闲话》等 .
鲁迅 ,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确定人 . 原名周树人 , 字豫才 , 浙江绍兴人 ,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
1918 年 5 月, 首次用 " 鲁迅 " 为笔名 , 公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激烈地揭示和抨击 , 确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
孙绍振 , 现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 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 ,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
席 . 著有诗集《山海情》 ( 合作 ), 散文集《面对陌生人》 , 论文集《美的结构》 , 《论变异》等 .
王之涣 , 字季凌 , 善作边塞诗 , 与高适 , 王昌龄等唱和 , 名动一时 .
王维, 字摩诘 , 唐代诗人 , 画家,
称为 " 诗佛 ". 以描述山川田园和歌唱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苏轼用 "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来讨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岑参 , 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
茅盾 , 原名沈德鸿 , 字雁冰 , 茅盾是他的笔名 .1927 年 9 月 , 茅盾公布了处女作《破坏》并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 . 抗战时期 , 公布了《腐化》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
苏轼 , 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与其父苏洵 , 弟苏辙合称 " 三苏 "," 唐宋八大家" 之一 . 北宋大文学家 , 在诗词 , 散文 , 书法 , 绘画等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 对后辈影响很深 .
李清照 , 南宋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 . 父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
家 . 有《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词》 . 后辈有《漱玉词》 .
四.重点复习
《孔孟论学习》有两个特色 . 第一 , 都很精华警策 , 内涵深邃 , 文字简洁 , 有格言的色彩 . 诚然有详尽的语境 , 上下文 , 但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 , 在不一样的语境中自由地引用 . 第二 , 语录诚然是片断的 , 但是相互间有联系 , 不是一般的联系 , 而是深刻的联系 . 本质上有必然的系统性 . 把它联系起来 , 就是一篇逻辑完满的文章 .
复习《借书不还 , 天打雷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虑:
1.文章为什么要采用 " 借书不还 , 天打雷劈 " 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近似的
词句还有哪些
这是故意夸张 , 幽默幽默 , 痛快淋漓 , 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
2.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 , 时而又使用平时口语 , 还不时出现 " 柏杨先生 ", 这样的语言表达产生了怎样的收效
"不三不四 " 的语言运用 , 给人谐趣 , 新异 , 洒脱自如的感觉 .
3.举例说说本文自我讽刺 , 自我贬低写法 ( 把书主和自己写得很倒霉 , 忧如很不占
理 , 处境很无奈很可怜 , 要书的做法很不得体等等 ) 的好处 . 经过贬损自己显示对方的无理 , 可气 , 读者又有顿悟的乐趣 , 这是幽默幽默的写法 .
复习《读书的三种姿势》和《读书杂谈》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虑:
1.全面地 , 简要地复述《读书杂谈》相关读书的见解 , 《孔孟论学习》中哪些名言
可以与之相应
(1)十分尊敬无功利爱好的读书 , 既包括自觉做学问的深入研读 , 也包括随任意便的
自由读 .(2) 在现在 , 修业读书的最大部分还是为职业的读书.(3) 功课做完后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 相应名言有 " 乐之者 "" 聚精会神 "" 自得之 " 等条 .
2.《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
(1)消遣性地躺着读 ;(2) 刻苦研究坐着读 ;(3) 责备性地站着读 . 主若是第 3 种. 相应名
言有 " 聚精会神 "" 不如无书 "" 与祖先谋 "" 学思关系 "" 乐之者 " 等条 .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北方少许民族的民歌. 从结构上来说 , 这是双重的反衬 :一是广阔无垠 , 大面积的空白 , 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比较; 二是从悲凉的死寂, 到生命的欢乐 . 整个画面没有人 , 只有微露的牛羊 .
《静默草原》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 . 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色 , 而是经过人的感觉来写 , 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觉来写 . 写出了草原之美 , 不在可见的美色 , 不在可听的美声 , 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 , 美不在美丽的语言 , 美在无言 , 美在静默 , 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关于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觉 .
《边塞诗歌四首》重点语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解析 " 怨杨柳 " 不是怨那些杨柳 , 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 . 怨到什么程度怨到要说 " 何须怨 " 的程度 . 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 . 你吹什么折杨柳
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 , 哪里有杨柳让去折啊但更重要的是 : 没有春风的关外 , 所有生命都只幸好伤害中挣扎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解析 : 戍边时间之漫长 , 战事之频频 , 战斗之艰辛 , 敌军之强横 , 边地之荒凉 ,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 百战 " 是比较抽象的 , 冠以 " 黄沙 " 二字 ,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色 ," 百战 " 而至 " 穿金甲 ", 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辛激烈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斜阳圆 .
解析 : 一个 " 大 " 字 , 形象描述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荡 , 因此称作孤烟 , 下面一个 " 直
"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 别的 , 斜阳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悲凉的印象 , 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 " 圆 " 了, 便给人以平和温暖之感 . 正如王国维所讨论的那样 , 这是 " 千古壮观" 的名句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解析 : 诗人以 " 春风 " 使梨花绽开 , 比较 " 北风 " 使雪花飞舞 , 极为奇特贴切 ." 忽如 " 二字下得甚妙 , 不但写出了 " 胡天 " 变化多端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的壮盛意境 . 诗人将春色比冬景 , 特别将南方春色比北国冬景 , 几令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觉欢乐与温暖 , 着想 , 造境俱称奇绝 .
《草原散章》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抓取了富饶草原特色的光景 , 将自己对草原的感情寄望在绘景上 . 草是"胖草 "云是"矮云 "花是"笑花"虹是 "薄虹"水是"小水"歌是"长歌". 作者把生命的激
情 , 生计的忧愁 , 欲望的灵性 , 鲜活的生命存在舒畅淋漓地加以表现 , 经过描述辽阔的草原 , 表达对草原的热爱 .
《下雨天 , 真好》
本文是以孩童的口吻所写出的一首怀旧作品 . 其中本文以 " 真好 " 为主线 , 贯串和雨相关的人与事 . 作者追忆儿时相关雨天的人与事 , 藉一幅幅彩绘生动的图象刻画美好难忘的童年 , 因为写的是小时候的故事 , 因此就用儿童的口吻 . 题作 " 下雨天 , 真好 ". 天真的稚子情怀 , 温馨的人情来往 , 以及文末因感触童年不再 , 所显露的淡淡悲伤 , 都让人回味不尽 .
《雷雨前》
30年代的中国 , 社会极其黑暗 ,1934 年, 公民党政府加紧在军事上 , 政治上 , 文化上对革命力量鼎力围剿的一年 , 而此时荡涤所有污浊的风暴却正在酝酿 , 立刻来临 , 黑夜立刻
过去 . 本文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人们常把它和高尔基的《海燕》相媲美 . 作品描述烦闷窒息 , 密云不雨的天气情形 , 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社会权利的嘴脸进行揭示之意 , 则是自但是明显的 .
《夜雨诗意》文章思路
作者在诗册中翻出 " 夜雨 " 这一题目而引出文章 , 而由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而引出
开篇话题 . 文章分为三小篇 , 每篇讲的话题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