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教融合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体教融合方案
为全面实施体教融合,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有效载体,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
对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有利于科学安排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课余训练等活动内容,不断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推动体育课程改革。
提制定本方案。
三、领导小组
为确保该工作顺利实施,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实施范围
全体在校学生。
五、项目内容
广播体操、健美操、跳绳、踢毽子、足球、羽毛球。
耐久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标枪、铁饼等。
六、项目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七、体育师资、教练员解决办法。
1、学校选派专业能力强、训练水平较好的体育教师担任各训练队教练员,在学校训练的基础上,聘请县内外优秀教练员,在参加比赛前开展集训。
2、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
八、实施原则
1、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
学校体育活动要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
学校活动要面向全体,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发展局面。
3、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由交流和多元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原则。
应以课内教育为主渠道,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
5、多渠道评定原则。
对学校掌握2项运动技能达标评定工作可以通过统一测试进行评定,也可以结合体育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学校运动会、代表队(兴趣小组)训练等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达标评定,认定结果多方面使用,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重复测试,减轻教师工作量。
6、安全第一原则。
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在活动安排、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活动内容(项目)的选择设置、活动过程的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有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因病残长期免修体育课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项目的测试评定,既可认定该生合格,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
九、完成时限
2022年2月—2022年6月
十、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钟建国具体负责并成立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评价认定组织,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阶段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对达标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大达标活动督查力度,确保达标活动顺利进行。
(二)合理选择项目。
学校从现有师资条件以及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器材、场地等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确定学生的体育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学校的体育项目传统。
(三)充分使用现有体育设施。
学校根据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达标活动的需要,大力改善体育锻炼活动的条件,充分使用现有体育场馆和器材,合理配置体育教育资源,努力挖掘社会资源,设法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空间,不断满足体育达标实施工作对体育运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四)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空的广阔性和评价的主体性。
把实施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融入课程改革之中,以保证体育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以及各项课外训练活动的开展,有机地融合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增强实施效果。
十一、具体安排。
Xx学校体教融合周安排表
学校
2022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