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3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B.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 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复杂
【答案】C
【解析】
2.2020年肆虐非洲的蝗灾是由沙漠蝗引发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非洲沙漠蝗和东亚飞蝗因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属于不同物种
B. 跳蝻是沙漠蝗幼虫可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C. 利用群居信息素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属于生物防治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
【答案】A
【解析】解 A.判断非洲沙漠蝗、东亚飞蝗是否属于同一的物种根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A错误
B.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正确
C.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针对非洲蝗虫主要运用采集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该过程属于生物防治 C正确
D.决定蝗虫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D正确
故选 A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C.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之前增长速率不变
D.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4.下列有关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样方法
C. 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D. 黑光灯诱捕法不能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丰富度
【答案】C
【解析】解 A.跳蝻体型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A错误
B.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调查其类群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错误
C.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正确
D.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或丰富度 D错误
故选 C
5.2020年4月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有关部门相继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期待几年后这里会自然成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小珠山低、中、高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小珠山南坡与北坡植被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C. 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 新形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以前有所不同物种丰富度与种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分布状态、中、高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A正确
B、小珠山南坡北坡光照不同 B正确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随着环境恢复种间关系也更多
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活在黄山与武夷山的白颈长尾雉的环境容纳量一般是相同的
B. 生活在某草原的黄鼠在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
C.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可能会达到相对平衡
D. 生活在鄱阳湖中的杂食性的草鱼与肉食性的黑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答案】A
【解析】解 A.黄山和武夷山两地的栖息地大小、食物条件以及温度等环境条件都不确定无法得知两地白颈长尾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否相同 A错误
B.同一种群在不同时间的环境容纳量可能相同 B正确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会达到相对平衡 C正确
D.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D正确
故选 A
7.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分别在处理后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测量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一处理后棉蚜数)/处理前棉蚜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调查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 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依据棉蚜减退率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化学防治使棉蚜的种群数量变化呈衰退型
D. 化学防治后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答案】C
【解析】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的调查 A正确
B、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 B正确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结构化学防治后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D、化学防治后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8.种群自然调节是指自然界控制生物种群规模的过程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但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够无限增长因为自然界存在多种控制生物种群的客观因素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 种群的数量变化只有“J”型增长和“S”型增长两种模型
C. 自然种群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存在负反馈调节
D.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解 A.样方法除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外也能调查部分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蚜虫 A错误
B.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和下降等模型 B错误
C.自然种群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种群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捕食关系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制约种群数量的变化 C正确
D.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 D错误
故选 C
9.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刀鱼等鱼类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禁渔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以恢复其正常健康状态
B. 长江禁渔有利于鱼类的繁殖有助于维持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
C. 过度捕捞使长江刀鱼种群数量下降不会引起基因多样性下降
D.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答案】C
【解析】
1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D. 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答案】C
【解析】解 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 A错误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B错误
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C正确
D.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和趋湿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错误
故选 C
11.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 M与N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 M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 d越小 M与N竞争越激烈
D. M、N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A、曲线重叠表示M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A错误
B、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 B错误
C、d越小、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相同的越多 C正确
D、由于资源和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 D错误
1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10
A.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 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 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D. 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C
【解析】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A正确
B、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正确
C、种群无水平结构 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D正确
1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A. 在各层次中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低于林窗
B. 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 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
D. 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答案】C
【解析】A、由图形分析可知 A正确
B、林窗下和林下属于水平结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表明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故不能对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同进行判断
D、由图分析可知、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
14.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A. 季节性
B. 水平结构
C. 垂直结构
D. 昼夜变化
【答案】A
【解析】解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群落的季节变化很明显如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这反映了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故选 A
15.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年生杂草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
B. 多年生杂草会逐渐取代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类群
C. 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
D. 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
【答案】D
【解析】解 A.一年生杂草腐烂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 A正确
B.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C正确
D.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弃耕的农田也不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如气候不适宜、干旱等条件下不会演替成森林 D错误
故选 D
16.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B. 当P/R接近或等于1 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
C.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
D. P/R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
【答案】D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7.(1)鉴定细胞发生自噬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囊泡它可与________融合并被消化它能消化蛋白质等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
17.(2)酵母菌中与自噬体膜层数相同的细胞结构除了细胞核外还有________
17.(3)自噬体内的线粒体被水解后的去向是________ 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会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8.(1)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________ 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 若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lambda 倍则\lambda 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18.(2)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 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标志重捕,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大于
【解析】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lambda 倍则\lambda 为大于1的定值
【答案】(2)二者呈负相关(或“鼠的种群数量较小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高鼠的种群数量较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低”),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解析】(2)由图数据分析得出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是二者呈负相关(或“鼠的种群数量较小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高鼠的种群数量较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低”)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19.(1)影响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19.(2)可通过_______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密度乙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__ 15~20年间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19.(3)图甲食物网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19.(4)图丙中C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 假如图丙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 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
【答案】(1)食物与栖息环境
【解析】解(1)影响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与栖息环境
【答案】(2)标志重捕, 1~5, 衰退型
【解析】(2)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密度当λ为大于1的定值时种群呈“J”型增长所以乙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1~5
年间 15~20年间λ<1 种群数量持续减少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3)狐、蛇、鹰, 竞争和捕食
【解析】(3)分析图甲可知图甲食物网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狐、蛇、鹰鹰和蛇都能以鼠为食存在竞争关系鹰又能以蛇为食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4)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64%n
【解析】(4)分析图丙可知图丙中C代表的含义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该动物同化的能量假如图丙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 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a-c=n-36%n =64%n
20.(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关系此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
20.(2)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叮能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__
20.(3)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
20.(4)若对此池塘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乙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解析】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此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答案】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解析】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答案】缺乏有利变异
【解析】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答案】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解析】若对此池塘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由于受空间、营养、敌害等影响乙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21.(1)据图分析可知在对小麦的各种处理中 _____________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体”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1.(2)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是因为磷可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
___________的构成(列出两种物质)
21.(3)调查研究发现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在小麦苗期至穗期经常发生蚜虫危害调查蚜虫密度常用_________法为防止
蚜虫病害可引入蚜虫的________________(填“捕食者”“竞争者”“寄生者”)
【答案】(1)灌溉和雾化, 两种处理都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
【解析】解(1)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灌溉和雾化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两种处理都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
【答案】(2)ATP、H(NADPH)
【解析】(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产物含有磷元素的有ATP、H
【答案】(3)底部叶片衰老呼吸酶活性降低
【解析】(3)调查研究发现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
部原因最可能是底部叶片衰老呼吸酶活性降低
【答案】(4)样方, 捕食者、寄生者
【解析】(4)调查蚜虫密度常用样方法引入蚜虫的捕食者和寄生者都可以控制蚜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