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和县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A.—CO—NH2—B.—CO NH—
C.NH—CO D.—NH—CO—
2.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等野生植物茎叶中提取、研制出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有效治疗疟疾体现出其具有直接价值
B.黄花蒿等野生植物也具有保持水土等间接价值
C.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抗疟疾作用体现出其具有潜在价值
D.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3. 能够使被阉割的公鸡恢复公鸡特征和行为的方法是( )
A.注射促性腺激素B.口服睾丸酮C.植入甲状腺D.注射甲状腺素
4. 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环境因素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
A.根的向地性生长B.含羞草的叶子因震动而合拢
C. 茎的背向地生长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 可用于合成:()
A.葡萄糖和蛋白质B.核酸和蛋白质
C.纤维素和淀粉D.乳糖和核酸
6. 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现代观点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7.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8.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9. 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中央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
这是因为:①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②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⑤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部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1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B.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
C.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在黑暗处进行
D. 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11.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直接来自( )
A .参与反应的水
B .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氧气
12. 下列各项中,依次作为实验试剂、作用和结果。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丙酮,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
B .生长激素,促进果类成熟,形成无子果实
C .醋酸洋红液,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D .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个体生长发育,个体发育变化迅速
13. 地球上最小的生命系统是( )
A .原子 B. 细胞 C .一块石头 D.群落
14. 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了(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分离
C .基因互换
D .基因突变
15. 人体内物质代谢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
B .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
C .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 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
D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二、主观题(共55分) 1. 在豌豆中,高茎(D )对矮茎(d )
为显性,现将A 、B 、C 、D 、E 、F 、G 、7株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合
子代表现型 高茎 矮茎 总数 A ×B
21 7 28 C ×D
0 25 25 E ×F
19 19 38 G ×D 30 0 30
(1)写出A 、B 、D 、E 、F 、G 的遗传因子组成。
A ______;
B ______;D ________。
E ______;
F ______;
G ________。
(2)实验结果中,高茎纯合子株总数为___,占高茎总数的比例为____。
(3)实验结果所得的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___。
2.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进行深入调
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
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
O2浓度 变化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0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0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______。
(3)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使效益最高?______。
(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
研究表明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右图中A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示意图,B、C、
D分别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
请回答:
(1)B细胞所示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
(2)C细胞所示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
(3)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A细胞中有___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有___个
染色体组,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
(5)请在E框内画出能显示D细胞在分裂后期的染Array
色体行为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