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帝(dì):上帝,天帝。
- 少(shào):少年。
在“炎帝之少女”中读“shào”。
- 曰(yuē):说。
- 溺(nì):溺水,淹没。
- 返(fǎn):返回。
2. 会写的字。
- 帝: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书写时注意“冖”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
- 曰:独体字,注意字形要写得扁平。
- 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的“弱”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间距。
- 返:半包围结构,“反”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二、词语解释。
1.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2. 溺而不返: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3. 故为精卫:所以化为精卫鸟。
4. 衔西山之木石:用嘴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
衔,用嘴含、叼。
三、课文翻译。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课文分析。
1. 主题思想。
-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表现了精卫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2. 人物形象。
- 精卫:它是一个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形象。
虽然它只是一只小鸟,但它敢于挑战浩瀚的东海,日复一日地衔木石填海,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3. 写作特点。
- 简洁精炼:文言文短短几句话就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没有过多的修饰,却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
五、课后问题解答。
1. 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精卫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它是一只非常执着、勇敢的鸟。
它在溺亡之后,没有被死亡吓倒,而是化身为鸟,立志要填平东海。
它每天不停地衔木石,面对浩瀚的东海,它毫不退缩,这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被精卫的精神所感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这些困难就像浩瀚的东海一样看似无法逾越。
但是我们应该学习精卫的精
神,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就有可能克服困难。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通过这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自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