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空蒙.(mēng méng)潋.(lán liàn)滟淡妆浓抹.(mǒmā)
相宜.(yí yì)镜未磨.(mò mó)两相和.(huóhé)
二、书写
2.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kāi gū fān jìng zi yáo wàng yín pán
三、选择题
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天门中断
..楚江开()
A.断开B.戒除C.判定
4.水光潋滟
..晴方好()
A.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B.波光闪动的样子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填空题
6.山险水势凶《望天门山》
1.第一句中的“____”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第二句中的“____”字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2.前两句诗着重写了江和山,第一句(_______),第二句(_______)。

A.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B.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7.孤帆红日美《望天门山》
1.一个“____”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____带上了动态美,寓含了诗人的_____之情。

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晴雨中的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1.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

2.作者对晴雨中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9.如西子般的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说西湖像她一样_______,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

2.诗人认为西湖和西子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用诗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月交融《望洞庭》
1.第一句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

“和”指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把湖面比作_________,形象地表现了千里洞庭__________的景象。

11.青山绿水《望洞庭》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

本句巧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工艺美术珍品,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排序题
1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诗句,排序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②草长莺飞二月天③映日荷花别样红④墙角数枝梅
六、诗词曲鉴赏
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缘”的意思是()
A.边B.因为C.沿,顺着
15.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的感觉。

16.“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_”画出相关的诗句。

17.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参考答案
1.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断开孤帆镜子遥望银盘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断、孤、帆、镜、遥、盘”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3.A
4.B
【解析】
【分析】
3.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掌握,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背诵古诗,还要掌握古诗的意思。

解答本题,要在掌握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的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其中“中断”是断开、劈开的意思。

4.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掌握,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背诵古诗,还要掌握古诗的意思。

解答本题,要在掌握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的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其中“潋滟”是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诗句的意
思进行具体的划分,要保证同一节的词语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B选项正确的应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开回A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第一句中的“开”字表明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第二句中的“回”字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7.出山喜悦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句意思的识记。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8.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晴方好雨亦奇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9.西子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下半首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诗人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该和西湖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

10.湖光、秋月湖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未经打磨的铜镜风平浪静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望洞庭》一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和”字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1.洞庭湖君山比喻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②③①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描述的九月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描述的二月的景色。

“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述的是杭州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

“墙角数枝梅”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描述的寒冬腊月梅花盛开的景色。

13.远近高低
14.B
15.横侧远近高低庐山
16.只缘身在此山中。

17.C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

本诗中的“远”和“近”是一对反义词,“高”和“低”是一对反义词。

14.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缘”的意思有:①原因;②边;③沿着、顺着;④发生联系的机会。

本诗中“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只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所以在这里“缘”取“原因”这一意思。

15.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说的是游人从横、侧两个角度,远处、近处、高处、地处四个位置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16.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带有片面性。

17.
本题考查对古诗主旨的理解与分析。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

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