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三益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三益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
C.同系物中,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D.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
参考答案:
A
略
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 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3 mol C B.2 mol A、3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参考答案:
A
3.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H+=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锌片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Zn+Cu2+= Cu + Zn2+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H+=Ca2++H2O+CO2-
参考答案:AC
略
4. 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右图为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该电池中a是正极
C.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a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参考答案:
D
略
5. 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参考答案:
D
略
6. 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
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参考答案:
D
【分析】
Na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密度:H2O>Na>苯,Na和苯不反应,苯和水不互溶,会分层且水在下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密度:H2O>Na>苯,苯和水不互溶,所以水和苯分层,且水在下层,钠和苯不反应,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苯层后停止反应,待气体放出后Na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知道苯和水是否互溶、钠和水的反应特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7.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与果糖
B、CH3CH2COOH和CH3COOCH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淀粉和纤维素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有关浓硫酸说法正确的是
A. 保存在棕色瓶中
B. 易挥发
C. 能用于干燥SO2
D. 常温下与铁不反应
参考答案:
C
浓硫酸较稳定,不易分解,不需保存在棕色瓶中,故A错误;浓硫酸不挥发,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反应,所以浓硫酸能用于干燥SO2,故C正确;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故D错误。
9. 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结构(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可能是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参考答案:
C
略
10. 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人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2++2Al3++8OH-+3SO42-=3BaSO4↓+2AlO2-+4H2O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Al3+与OH-、Ba2+与SO42-之间的离子反应,如下:Ba2++SO42-═BaSO4↓,Al3++3OH-═Al(OH)3↓,Al(OH)3+OH-
═AlO2-+2H2O,假设1molAl2(SO4)3中SO42-完全被沉淀所需Ba(OH)2量为3mol,提供6molOH-,1molAl2(SO4)3中含有2molAl3+,由反应Al3++3OH-═Al(OH)3↓可知,2molAl3+完全沉淀,需要6molOH-,故:从起点到A点,可以认为是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A点时SO42-完全沉淀,A-B为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的反应,B点时溶液中Al3+完全沉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BaCl2,B-C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钡反应,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
A、C 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转化为偏铝酸盐,故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A正确;B、D点的溶液中含有Ba2+、AlO2-,通入二氧化碳立即产生碳酸钡、氢氧化铝沉淀,B正确;C、前3L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2(SO4)3反应,从3L-6L为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Cl3反应,二者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为3L×1mol/L=3mol,由生成硫酸钡可知3n=n,故n=1mol,由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铝可知3n(AlCl3)=2=6mol,故n(AlCl3)=2mol,故原溶液中原混合液中c:c(AlCl3)=1:2,C正确;D、OA
段实质为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6OH-+3SO42-=3BaSO4↓+2Al(OH)3↓,D错误;答案选D。
11. 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Al→Al2O3→Al(OH)3→NaAlO2
B. S→SO2→H2SO4→MgSO4
C. Fe→FeCl2→Fe(OH)2→Fe(OH)3
D.N2→NO→NO2→HNO3
参考答案:
A
略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 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都能与稀硝酸反应
C.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 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参考答案:
D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W与X 同主族,W是Si,短周期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
A.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r(Y)>r(X)>r(Z)>r(W) ,选项A错误;B. 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二氧化硅中二氧化硅不能与稀硝酸反应,选项B错误;C.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选项C错误;D. 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SiH4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
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略1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B.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C. 容量瓶在使用前进行检漏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参考答案:
A
【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操作,分析判断操作目的或作用。
【详解】A项:点燃混有空气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引起爆炸,故验纯可燃性气体是基于实验安全。
A项正确;
B项:不同滴管交叉使用,会污染试剂。
B项错误;
C项:使用容量瓶前进行检漏,防止倒转摇匀时液体渗出。
C项错误;
D项: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是防止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
D项错误。
本题选A。
15. 不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氨水 B.氯水 C.溴水 D.碘水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I 分离乙酸(沸点118 ℃)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应用上述分离操作,首先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在仪器①中为防止暴沸需加入____________;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_______(填“f”或“g”)。
(3)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配制该溶液所需称取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蒸馏烧瓶冷凝管(2)温度计乙酸乙酯沸石或碎瓷片g
(3)①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mL 容量瓶②2.9g
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认识、物质的分离方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根据仪器的特点,①为蒸馏烧瓶,②为冷凝管;(2)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因此利用其沸点不同进行蒸馏,蒸馏时需要温度计,因此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乙酸乙酯的沸点低于乙酸,因此首先蒸馏出的是乙酸乙酯,为了防止暴沸,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蒸馏时,冷取水的进水方向与气体方向相反,因此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即从g进水;(3)①根据装置图,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配制250mL溶液,应用250mL容量瓶,另一个错误是未采用250mL容量瓶;②根据c=m/MV,需要NaCl的质量为250×10-3×0.2×58.5g=2.9g。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①仪器的名称,学生回答成圆底烧瓶,烧瓶分为蒸馏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其中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溶液混淆,区分两个主要是否存在支管,蒸馏烧瓶存在支管,圆底烧瓶没有支管。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2是碱性氧化物,可用于杀菌消毒和作供氧剂
B. 高纯度单质硅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备光电池
C.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或无水CaCl2干燥
D. 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能力
参考答案:
B
【详解】A. Na2O2可用于杀菌消毒和作供氧剂,但是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高纯度单质硅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备光电池,B正确;
C.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但能够与无水CaCl2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无水CaCl2干燥,C错误;
D.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会发生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产生的物质不具有漂白性,因此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漂白能力失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8. 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
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请回答:
(1)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色。
(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产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9. (10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相关的化学用语填空:
(1)元素⑩的名称是,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元素④具有(填“氧化性”、“还原性”);比元素⑧质子数多16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
(2)⑥④⑦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写氢化物的化学式);(3)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方程式为;
(4)写出元素⑤形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电子式,这一反应是(填“吸热”、“放热”)反应;元素②和④形成化合物电子式为、;
(5)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⑨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6)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为H X R,且R在该氢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4%,8.5g的H X R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5.6L.H X R的化学式为.
参考答案:
(1)硼;氧化性;第四周期ⅣB族;
(2)PH3<H2S<H2O;
(3)NH3+HNO3=NH4NO3;
(4);放热;、;
(5);
(6)H2S.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P、⑦为S、⑧为Ne,⑨为Cl、⑩为B.
(1)氧元素非金属性很强,容易获得电子;比元素Ne质子数多16的元素为24号元素,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其周期表中位置;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3)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
(4)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元素②和④形成化合物为CO、CO2,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分子中C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CO2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
(5)①与⑨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为HCl,属于共价化合物;
(6)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为H X R,8.5g的H X R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5.6L,其物质的量为
=0.25mol,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4,R在该氢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4%,则=1﹣94%,解得x=2,故R相对原子质量为34﹣2=32,则R为S元素.
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P、⑦为S、⑧为Ne,⑨为Cl、⑩为B.
(1)元素⑩为硼元素,氧元素非金属性很强,容易获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比元素Ne质子数多16的元素为24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ⅣB族,
故答案为:硼;氧化性;第四周期ⅣB族;
(2)非金属性P<S<O,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PH3<H2S<H2O,故答案为:PH3<H2S<H2O;
(3)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
故答案为:NH3+HNO3=NH4NO3;
(4)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电子式为,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元素②和④形成化合物为CO、CO2,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分子中C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O2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答案为:;放热;、;
(5)①与⑨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为HCl,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6)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为H X R,8.5g的H X R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5.6L,其物质的量为
=0.25mol,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4,R在该氢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4%,则=1﹣94%,解得x=2,故R相对原子质量为34﹣2=32,则R为S元素,H X R的化学式为H2S,
故答案为:H2S.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注意掌握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或物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