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测试卷(及答案)[0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1.1分35秒=( )秒20分米=( )米
140秒=( )分( )秒1吨-300千克=( )千克
2.学校在8:30上课,一节课是40分钟,应在( )下课。

3.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的价格是28元,买9本大约需要( )元。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欣的身高128( ),体重30( ),她跑50米需要12( )。

数学课本厚度大约是6( )。

小华立定跳远跳了15( )。

一辆卡车载重量5( ),卡车每小时行驶80( )。

5.一个加数是450,和是720,另一个加数是( )。

6.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多( )。

7.小明每分钟跳绳104下,3分钟大约跳绳( )下。

8.□28×3的积是三位数,方框里最大可以填( )。

二、选择题
9.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分之一,写作:() (),每
段长()分米。

10.一名举重运动员不可能举起()的杠铃。

A.10千克B.10吨C.100千克
11.圆圆、梅梅和晶晶在进行拍100下球的比赛,所用时间分别是3分、2分54秒和120秒,他们三人中,()是第一名。

A.圆圆B.梅梅C.晶晶
12.把一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
()
,5份是它的
()
()。

13.张老师是三年级6个班的音乐老师,三年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在40至45之间。

三年级的学生人数范围是()。

A.少于120 B.120~200 C.200~240 D.240~270
14.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用了
1
10
小时,乙用了
1
6
小时,则()。

A.甲做得快B.乙做得快C.两人做得一样快15.某校六(1)班有学生52人,据统计喜欢打篮球的同学有22人,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有36人,每一个同学至少喜欢其中一项。

那两项运动都喜欢的同学有()人。

A.6 B.8 C.12
16.如下图: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比,()。

A .相等
B .甲长
C .乙长
17.口算。

450320-= 323⨯= 118⨯= 7009⨯= 180510+= 452⨯= 506⨯= 8004⨯=
5388
-= 116-= 2477+= 1133+=
18.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要验算。

*497+287= *604-439=
503×4= 845×6= 3×720= 19.计算。

8857⨯- 841273+÷ ()38425249+-
20.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图。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1)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再画一个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3)最后分别用阴影表示出长方形的1
2,正方形的14。

21.架线工人把一捆电线用去了460米,还剩450米,请你帮工人叔叔算一算,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22.小亮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亮家到学校有984米,小红家到学校有520米,小亮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23.刘叔叔准备了8只箱子,请你帮他估一估,能装得下这些桃子吗?
24.妈妈今年多少岁?
25.
(1)请你圈出这些草莓的3
4。

(2)这些草莓的2
3
是()个。

26.一个长方形花坛的宽是12米,长是宽的4倍。

这个花坛的长是多少米?周长是多少米?
27.三(3)班同学上自习课完成作业情况:完成语文作业的有20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30人,两样都完成的有8人,一样都没完成的有2人。

三(3)班有多少名同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95 2 2 20 700
【解析】
(1)1分=60秒,用60秒加上35秒,据此解答;
(2)1米=10分米,把20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即可;
(3)1分=60秒,60秒+60秒=120秒,120秒+20秒=140秒,据此解答;
(4)1吨=1000千克,用1000千克减去300千克,据此解答。

(1)1分=60秒,60秒+35秒=95秒,则1分35秒=95秒;
(2)20分米=2米;
(3)140秒=60秒+60秒+20秒,则140秒=2分20秒;
(4)1吨=1000千克,1000千克-300千克=700千克,则1吨-300千克=700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10
【解析】
用上课的时间加上40分钟即可,60分钟=1小时,依此计算并填空。

8时30分+40分钟=9时10分
9时10分也可写成:9:10
【点睛】
熟练掌握时、分、秒的推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7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的价格乘9即可,计算时采用估算法计算。

将28元看成30元,
30×9=270(元),即买9本大约需要270元。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厘米##cm 千克##kg 秒##s 毫米##mm 分米##dm 吨##t 千米##km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计量小欣的身高,结合数据128可知:应用“厘米”做单位,计量她体重,结合数据30可知:应用“千克”做单位,计量她跑50米需要的时间,结合数据12可知:应用“秒”做单位。

计量数学课本厚度,结合数据6可知:应用“毫米”做单位。

计量小华立定跳远跳了多远,结合数据15可知:应用“分米”做单位。

计量一辆卡车载重量,结合数据5可知:应用“吨”做单位,计量卡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结合数据80可知:应用“千米”做单位。

小欣的身高128(厘米),体重30(千克),她跑50米需要12(秒)。

数学课本厚度大约是6(毫米)。

小华立定跳远跳了15(分米)。

一辆卡车载重量5(吨),卡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270
【解析】
根据另一个加数=和﹣其中一个加数,由此求解。

720-450=27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

6. 199 899
【解析】
此题要知道,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然后进行解答即可。

100+99=199
999-100=899
【点睛】
此题的关键之处,知道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7.30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小明每分钟跳绳的下数乘3即可,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将104估成100再计算。

104×3≈300(下)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3
【解析】
300×3=900,因此分别将3和4代入□中,从而计算出328×3、428×3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填空即可。

328×3=984;428×3=1284;因此□28×3的积是三位数,方框里最大可以填3。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八;1
8
;5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八分之一,即1
8。

米和分
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绳子长度换算成分米,再用绳子长度除以8,可求出每段长度。

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八分之一,写作:1
8。

4米=40分米
40÷8=5(分米)
则每段长5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运动会上举重,可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重量一般是多少千克,所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据此解答。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所以一名举重运动员不可能举起10吨的杠铃。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C
解析:C
【解析】
拍相同的次数用时最少的是第1名,把他们的所用时间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即可。

120秒=2分
3分>2分54秒>2分,晶晶用时最少,是第一名;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1
6

5
6
【解析】
把这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1
6
,5份是5个
1
6
,即
5
6。

把一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1
6
,5份是它的
5
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3.D
解析:D
【解析】
分别用三年级每个班最少和最多的学生人数乘班级的数量,即可求出三年级学生人数的范围。

40×6=240(人)
45×6=270(人)
所以三年级的学生人数范围是240~270人。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14.A
解析:A
【解析】
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得就快,据此根据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比较
1
10

1
6
的大小即可。

因为10>6,
所以
1
10

1
6

甲用的时间少,则甲做得快。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在工作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用时少的
人工作效率高。

15.A
解析:A
【解析】
先用22加上36求出喜欢打篮球与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和,再减去六(1)班的总人数52就是重复计算的人数,也就是两项运动都喜欢的人数。

223652
+-
5852
=-
6
=(人)
所以,两项运动都喜欢的同学有6人。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可以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16.A
解析:A
【解析】
观察上图可知,中间折线是甲、乙两个图形的公共边,并且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特点的掌握。

17.130;96;88;6300
690;90;300;3200
2 8;
5
6

6
7

2
3
【解析】
18.784;165
2012;5070;2160
【解析】
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验算方法:调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另一个加数;
计算整数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验算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

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497+287=784*604-439=165
497+287784验算:287+497784 604439165-验算:165
+439604 503×4=2012 845×6=5070 3×720=2160
50342012⨯
84565070⨯
3
7202160

19.7;850;587 【解析】
按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即可。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再按照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计算。

8857⨯-
=64-57 =7 841+27÷3 =841+9 =850
384+(252-49) =384+203 =587 20.见详解 【解析】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据此特征画图;
(2)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即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利用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画出这个正方形;
(3)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此用阴影表示出长方形的1
2,正方形的14。

(6+2)×2 =8×2 =16(厘米) 16÷4=4(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及分数的意义,关键是熟记公式,根据公式解决问
题。

21.910米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这捆电线原来的长度,依此计算。

460+450=910(米)
答:这捆电线原来长910米。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464米或1504米
【解析】
根据题意小亮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那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亮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一侧,求两家的距离,用减法;一种是小亮家、小红家在学校的两侧,求两家的距离,用加法。

据此解答。

小亮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一侧:984-520=464(米)
答:小亮家到小红家有464米。

小亮家、小红家在学校的两侧:984+520=1504(米)
答:小亮家到小红家有1504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小亮家、小红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分情况解答。

23.能
【解析】
先算出8只箱子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桃子,再算出刘叔叔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两者进行比较,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75×8=600(个)
386+196
≈390+200
=590(个)
600>
解析:能
【解析】
先算出8只箱子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桃子,再算出刘叔叔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两者进行比较,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75×8=600(个)
386+196
≈390+200
=590(个)
600>590
答:能装得下这些桃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以及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24.35岁
【解析】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则用小明今年的年龄乘5,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7×5=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
解析:35岁
【解析】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则用小明今年的年龄乘5,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7×5=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1)见详解
(2)8
【解析】
(1)根据题意,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则3份有草莓(12÷4×3)个。

(2)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则2份有
解析:(1)见详解
(2)8
【解析】
(1)根据题意,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3
4
;则3份有草莓
(12÷4×3)个。

(2)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
3
;则2份有草莓(12÷3×2)
个。

(1)12÷4×3=3×3
=9(个)
(2)12÷3×2
=4×2
=8(个)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48米;120米
【解析】
长是宽的4倍,则用宽乘4,求出长。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答。

12×4=48(米)
(48+12)×2
=60×2
=120(米)
答:这个花坛的长是48米
解析:48米;120米
【解析】
长是宽的4倍,则用宽乘4,求出长。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答。

12×4=48(米)
(48+12)×2
=60×2
=120(米)
答:这个花坛的长是48米,周长是120米。

【点睛】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据此求出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

27.44名
【解析】
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两样都完成的人数+一样都没完成的人数=三(3)班总人数,依此计算。

20+30-8+2
=50-8+2
=42+2
=44(人)
答:三(3
解析:44名
【解析】
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两样都完成的人数+一样都没完成的人数=三(3)班总人数,依此计算。

20+30-8+2
=50-8+2
=42+2
=44(人)
答:三(3)班有44名同学。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