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散文两篇(第一课时)(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散文两篇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云翳.ì璀璨.càn 惆.怅chóu 一曝.十寒bào
B作揖.ī眷.uàn念回溯.ù
刚愎.自用bì
C炽.热hì麻痹.bì夙.昔ù瞠.目结舌tāng
D蕴.蓄ùn 煦.暖ù裨.益ae a beautifu un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un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

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

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12字)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

第七自然段中又用许多比喻写对云霞的感悟,不同的手法各有好处,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两种手法的好处和作用。

(1)采用拟人的手法的好处是
,利于表现作者幼
年时。

(2)采用比喻手法的好处是
;利于表现作者老年时。

6作者最后一句说:“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这句话是要表明什么(不超过12字)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生命中的云翳既有快乐,也有痛苦。

B留恋、惆怅“近黄昏”的时节,就是欣赏生命的晚霞的时候。

C作者认为生命中自然存有痛苦,但不是只有痛苦。

D本文语言朴素、淡雅,但表现力却深沉有力,富有哲理。

E本文体物时把云彩写得璀璨多彩,述怀时写得深沉有力,意味隽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家在哪里
①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②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

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我走。

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③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④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

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玙和以后进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⑤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
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⑥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⑦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

”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8文中第①段中“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这里的“向往”和“眷恋”是指什么
9作者写梦境时,写道:车夫“把我举上车去”,中剪子巷里的人“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样的梦境反映了什么10第④段中作者梦醒之后,为什么连眼前的亲人都不认识了
11第⑤段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三、语言运用
12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连贯、句式整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辛弃疾东家种树,雄心不
改;,。

他们都选择了永恒:纵然寂寞孤清,也不苟合流俗,这是坚贞的选
择;,,。

13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近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答案与解析
[A项,一曝bào十寒—一曝ù十寒;C项,炽hì热—炽chì热,瞠tāng目结舌—瞠chēng目结舌;D项,裨í益—裨bì益。

]
(披露:发表、公布。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这里是搭配问题。

“自愿”和“志愿”二者都有情愿的意思,但“志愿”还有理想、抱负的意思。

这里强调的是民间救灾成为了一种愿望、一种时代的标志。

依从:顺从。

依傍:模仿,多指学问和艺术方面。


(句⑤中的“症”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押韵。


4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意思对即可。

)(本题要从全文的内容来思考。


5(1)好处: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把云霞写得有活力,有一定的灵性。

表现内容: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

(2)好处:生动形象,使“快乐”和“痛苦”有一种质感。

内容:富有哲理的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包容人生痛苦;彻悟人生的博爱情怀。

(答“好处”的时候,要答出两种修辞手法的共性,同时也要答出在此处的特殊作用。


6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这句话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但读文章时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前后句子一定要联系起来,因为写文章或说话,其思路是连贯的。

用这样的思路来思考,前后联系一下,答案还是能够得出来的。


(B项内容前后不能构成一种判断。

可以说“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不能像本项那样说。

E项,文章里面是把“霞光”写得璀璨多彩,而不是云彩。

)8怀念儿时的故乡。

(第①段是总起,引起下文的内容,第②段就写了作者曾做过的一个梦,这个梦就写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


9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故乡是美好的,这也是作者怀念故乡的原因。

(全文的中心是写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而为什么怀念故乡呢作者的梦境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10(1)作者已沉浸在中剪子巷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里了;(2)通过烘托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童年时的故乡的美好。

(前面刚刚写了梦境,这里紧接着就写了眼前的亲人,采用的是一种衬托的手法。


11手法是对比。

作用:突出故乡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本段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形成一种对比,作者在这里点出了很多作者住过的地方,目的是突出故乡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12示例:楚大夫沉吟江畔忠心不改纵然身沉大江也不愿随波逐流这是执着的选择(仿写只要符合“内容连贯、句式整齐”的要求即可。


13(1)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换位;(2)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3)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