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 秘书最为相近。
史官
(二)史官的来源
贵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代代世袭原因:
第一,由于奴隶社会 等级森严,贵族和奴隶 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史官的职掌需
要有广博的知识、专门 的业务技能
贞卜史官 祭祀史官 作册史官 记事史官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中央秘书机构 史寮诞生
主官称太史,下 隶有层次不同、职掌 各异的史官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一、国家的建立 (一)世袭制取代了民主选举制 (二)贡赋制度出现
夏代出现了最初的国家赋税——贡 专司征税的官员——啬夫 (三)强制机关和法律的出现 关押犯人的监狱:“圜土”或“均台” “禹刑”——杀、墨、宫、刖、劓 专职司法机构——大理 (四)国家官吏队伍的形成 六事之人:牧正、庖正、车正
一、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第一,鉴于商灭亡的教训,慑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 第二,周初统治者对新的统治区域缺乏了解 第三,西周统治者重人治、轻鬼神 第四,社会调查是周朝的传统 二、社会调查制度的内容 (一)各类调查人员和调查方法
太师 行人 采诗官 主要方法是“采诗”,即收集民歌 史官 周天子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五、私人秘书出现 食客、门客和舍人 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 陵君、秦国的吕不韦 来源复杂,以有文化的游说之士为主 私人秘书的出现,说明秘书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使服务对 象扩大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载体 我国早期的文书表现形式:
决定性作用。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中国秘书史》
第二章 两周时期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西周时期: 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成形,王宫、地方政府和诸侯国中 也设立了秘书机构或配备有秘书;最早的中央档案机 构——天府设立;产生了初步的公文拟制、用印、制作 制度,公文种类增加,档案得到广泛利用;秘书人员形 成了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 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 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四)缣帛文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便于收藏、阅读、运转, 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 高,故难以普及。只是简 牍文书的辅助品。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 (四)用印制度 (五)公文传递制度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
绪论
绪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秘书”一词的古今区别 1.现代“秘书”一词的来源和涵义
秘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是“可 靠的职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开始起步 ,对秘书的定义尚有争议,但是,一般认为,秘书 是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2.古籍中的“秘书”涵义
《中国秘书史》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知识点:
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 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表现为: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 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 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 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三)产生了职业道德 “书法”
绪论
二、中国秘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二)学科地位
“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习“中国秘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的意义
第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促进现实社会中的秘书工 作 第二,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继承优良传统 (二)学习的方法 两个基础是指掌握秘书学、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 两种方法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知识点: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 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 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基本可 以断定的。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 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 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 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 现后才可能产生。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 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又 一个社会条件。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二、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形成 • 无领导
原始人群 • 无领导部门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一)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 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 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 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 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 文文书逐渐替代。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文书
西周的金文文书有以下几 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 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
多,最为盛行。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三、原始文字的演进 五帝:
据《史记·五帝本记》 黄帝(轩辕氏)
阳氏) 唐尧(陶唐氏) 虞氏)
颛顼(高 帝喾(高辛氏)
虞舜(有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四、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 《通典·职官志》载:“黄帝置六相”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设史官 “黄帝之初始立史官,仓颉、沮涌居其位。” “仓颉造字” 文书工作(公务文书) 舜在位时设立九官 纳言 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 态和早期表现。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二、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
陶文 《尚书》 《甘誓》、《胤征》 《汤誓》
“誓”, 已是一种比较规范 的古代公文。 图法 夏朝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 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尚书》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一、商朝的史官 (一)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 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 商王服务;祭祀史官、记事史 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
“秉笔直书”的行为规范和“君举必书”的行为准则 (四)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五)文化素质优秀
学校“六艺” 秘书人员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 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史官衰落的原因 (一)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二)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一)从原先低级史官中提拔高级秘书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公文文体 (一)王命文书(下行文)
誓、诰、命、 策、典、训、 令、檄文 (二)上行文 谟、上书、事书 (三)平行文 盟书、载书、移书、约剂
四、档案工作
(一)中央档案机构 天府的设立
(二)副本制度和金 藤之匮
(三)档案开始被广 泛利用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御史 (二)重新设置一批秘书官职
尚书(秦国)、掌书(齐国) 主书(魏国)、御书(赵国) 令正(鲁国) (三)从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官员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四、士充实秘书队伍 (一)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私学的兴办,政治的需要 (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1.职能单一 2.作用大,地位高 3.任期短,流动性大 (三)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 1.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 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使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 各有专业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
东周时期: 史官衰落,产生了御史等一批新的秘书官职,大批士
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秘书机构
第一节 秘书机构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太史寮
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2.太史寮的“五史”
卿史寮
宰
左史 右史
承
太史寮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四、甲骨档案的保管 (一)收贮于都城宗庙、社
稷 (二)出现了简单的分类
收藏法 (三)有了简单的编号 (四)有了简单的“归档”
思考题: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起源的过程。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3.简述甲骨文书。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产生条件
领导部门
文字与 公务文书
一、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
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 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 书工作。这是秘书工作产生必不 可少的社会条件之一。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 的先决条件。
主要职责是负责 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 事宜
是至今我国历史 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 书机构
三、甲骨文与甲骨文书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 古文字 (二)甲骨文书的认定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命辞——卜问何事 占辞——“兆”显示的答案 验辞——日后是否应验
• 出现首领 氏族公社 • 无文书
• 领导部门 部落联盟 • 文字、文书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三、原始文字的演进 陶文 甲骨文 金文 伏羲造字、仓颉造字 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首先被用于记事。 《尚书》《尧典》 在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先民已经使用原始文字记事,
记录首领言行,有了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
知识点:
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绪论
(二)界定古代秘书工作 第一,记录帝王、长官言行、政事,拟制、处理文书,
保管档案 第二,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的作用 第三,接待吏民上访,向皇帝或长官汇报,并向上访者
传达处理结果 第四,处理官衙内日常事务及交办事项
绪论
(三)界定古代秘书机构 承担全部工作的如西周的太史寮,西汉武帝以后的尚 书台,宋朝的通进银台司,明朝的通政使司,清朝的 南书房、军机处等;承担部分秘书工作的,如西周的 肺石,唐朝的匦使院,宋朝的鼓院、检院,明朝专掌 保管皇帝印玺的尚宝司。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对秘书官职的界定: 第一,承担前述划定的古代秘书工作范围内一项或多项 业务的官吏 第二,他们属于帝王或长官的辅助官吏,一般上无决策 之权,下无指挥之权,只起帝王或长官和下属执行部门 之间的中介、纽带作用 第三,他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系从事智力型事务的工作 者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秘书官职名称的变化形式: 第一,官职名称不变,而承担的秘书工作的内容及其 内容地位有变化 第二,官职、名称虽没变,却已经由秘书官吏演变为 掌有决策、指挥之权的实职 第三,原是秘书官职,后演变为执掌其他事务兼管一 些秘书事务的官员
女史
典瑞 掌节
(二)王宫秘书 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二)调查情况的上报程序 (三)调查地域和延续时间 (四)调查内容
三.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中国秘书史》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史官
(二)史官的来源
贵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代代世袭原因:
第一,由于奴隶社会 等级森严,贵族和奴隶 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史官的职掌需
要有广博的知识、专门 的业务技能
贞卜史官 祭祀史官 作册史官 记事史官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中央秘书机构 史寮诞生
主官称太史,下 隶有层次不同、职掌 各异的史官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一、国家的建立 (一)世袭制取代了民主选举制 (二)贡赋制度出现
夏代出现了最初的国家赋税——贡 专司征税的官员——啬夫 (三)强制机关和法律的出现 关押犯人的监狱:“圜土”或“均台” “禹刑”——杀、墨、宫、刖、劓 专职司法机构——大理 (四)国家官吏队伍的形成 六事之人:牧正、庖正、车正
一、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第一,鉴于商灭亡的教训,慑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 第二,周初统治者对新的统治区域缺乏了解 第三,西周统治者重人治、轻鬼神 第四,社会调查是周朝的传统 二、社会调查制度的内容 (一)各类调查人员和调查方法
太师 行人 采诗官 主要方法是“采诗”,即收集民歌 史官 周天子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五、私人秘书出现 食客、门客和舍人 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 陵君、秦国的吕不韦 来源复杂,以有文化的游说之士为主 私人秘书的出现,说明秘书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使服务对 象扩大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载体 我国早期的文书表现形式:
决定性作用。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中国秘书史》
第二章 两周时期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西周时期: 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成形,王宫、地方政府和诸侯国中 也设立了秘书机构或配备有秘书;最早的中央档案机 构——天府设立;产生了初步的公文拟制、用印、制作 制度,公文种类增加,档案得到广泛利用;秘书人员形 成了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 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 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四)缣帛文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便于收藏、阅读、运转, 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 高,故难以普及。只是简 牍文书的辅助品。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 (四)用印制度 (五)公文传递制度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
绪论
绪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秘书”一词的古今区别 1.现代“秘书”一词的来源和涵义
秘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是“可 靠的职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开始起步 ,对秘书的定义尚有争议,但是,一般认为,秘书 是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2.古籍中的“秘书”涵义
《中国秘书史》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知识点:
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 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表现为: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 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 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 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三)产生了职业道德 “书法”
绪论
二、中国秘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二)学科地位
“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习“中国秘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的意义
第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促进现实社会中的秘书工 作 第二,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继承优良传统 (二)学习的方法 两个基础是指掌握秘书学、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 两种方法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知识点: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 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 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基本可 以断定的。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 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 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 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 现后才可能产生。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 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又 一个社会条件。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二、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形成 • 无领导
原始人群 • 无领导部门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一)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 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 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 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 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 文文书逐渐替代。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文书
西周的金文文书有以下几 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 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
多,最为盛行。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三、原始文字的演进 五帝:
据《史记·五帝本记》 黄帝(轩辕氏)
阳氏) 唐尧(陶唐氏) 虞氏)
颛顼(高 帝喾(高辛氏)
虞舜(有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四、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 《通典·职官志》载:“黄帝置六相”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设史官 “黄帝之初始立史官,仓颉、沮涌居其位。” “仓颉造字” 文书工作(公务文书) 舜在位时设立九官 纳言 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 态和早期表现。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二、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
陶文 《尚书》 《甘誓》、《胤征》 《汤誓》
“誓”, 已是一种比较规范 的古代公文。 图法 夏朝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 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尚书》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一、商朝的史官 (一)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 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 商王服务;祭祀史官、记事史 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
“秉笔直书”的行为规范和“君举必书”的行为准则 (四)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五)文化素质优秀
学校“六艺” 秘书人员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 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史官衰落的原因 (一)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二)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一)从原先低级史官中提拔高级秘书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公文文体 (一)王命文书(下行文)
誓、诰、命、 策、典、训、 令、檄文 (二)上行文 谟、上书、事书 (三)平行文 盟书、载书、移书、约剂
四、档案工作
(一)中央档案机构 天府的设立
(二)副本制度和金 藤之匮
(三)档案开始被广 泛利用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御史 (二)重新设置一批秘书官职
尚书(秦国)、掌书(齐国) 主书(魏国)、御书(赵国) 令正(鲁国) (三)从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官员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四、士充实秘书队伍 (一)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私学的兴办,政治的需要 (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1.职能单一 2.作用大,地位高 3.任期短,流动性大 (三)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 1.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 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使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 各有专业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
东周时期: 史官衰落,产生了御史等一批新的秘书官职,大批士
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秘书机构
第一节 秘书机构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太史寮
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2.太史寮的“五史”
卿史寮
宰
左史 右史
承
太史寮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四、甲骨档案的保管 (一)收贮于都城宗庙、社
稷 (二)出现了简单的分类
收藏法 (三)有了简单的编号 (四)有了简单的“归档”
思考题: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起源的过程。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3.简述甲骨文书。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产生条件
领导部门
文字与 公务文书
一、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
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 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 书工作。这是秘书工作产生必不 可少的社会条件之一。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 的先决条件。
主要职责是负责 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 事宜
是至今我国历史 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 书机构
三、甲骨文与甲骨文书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 古文字 (二)甲骨文书的认定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命辞——卜问何事 占辞——“兆”显示的答案 验辞——日后是否应验
• 出现首领 氏族公社 • 无文书
• 领导部门 部落联盟 • 文字、文书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三、原始文字的演进 陶文 甲骨文 金文 伏羲造字、仓颉造字 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首先被用于记事。 《尚书》《尧典》 在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先民已经使用原始文字记事,
记录首领言行,有了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
知识点:
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绪论
(二)界定古代秘书工作 第一,记录帝王、长官言行、政事,拟制、处理文书,
保管档案 第二,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的作用 第三,接待吏民上访,向皇帝或长官汇报,并向上访者
传达处理结果 第四,处理官衙内日常事务及交办事项
绪论
(三)界定古代秘书机构 承担全部工作的如西周的太史寮,西汉武帝以后的尚 书台,宋朝的通进银台司,明朝的通政使司,清朝的 南书房、军机处等;承担部分秘书工作的,如西周的 肺石,唐朝的匦使院,宋朝的鼓院、检院,明朝专掌 保管皇帝印玺的尚宝司。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对秘书官职的界定: 第一,承担前述划定的古代秘书工作范围内一项或多项 业务的官吏 第二,他们属于帝王或长官的辅助官吏,一般上无决策 之权,下无指挥之权,只起帝王或长官和下属执行部门 之间的中介、纽带作用 第三,他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系从事智力型事务的工作 者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秘书官职名称的变化形式: 第一,官职名称不变,而承担的秘书工作的内容及其 内容地位有变化 第二,官职、名称虽没变,却已经由秘书官吏演变为 掌有决策、指挥之权的实职 第三,原是秘书官职,后演变为执掌其他事务兼管一 些秘书事务的官员
女史
典瑞 掌节
(二)王宫秘书 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二)调查情况的上报程序 (三)调查地域和延续时间 (四)调查内容
三.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中国秘书史》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