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开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精品获奖教案(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1.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并能利用这个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实验、归纳、 猜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并培养其探索创新的精神,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
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及应用 一、生活情境创设:
上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块不规则石块(凹凸不平的一块条石),让学
生思考:如何较精确地测出这块石头的长度?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全
等三角形的判定(出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做游戏(找朋友)游戏规则:发放下列卡片若个张,利用全等
三角形的概念找出与自己手中卡片上的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即为朋友。


片内容如下(部分)
(2)组织学生画图: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两边长分别为2cm 、3cm 其夹角为
60°,同桌之间将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看是否全等。

三、数学知识建模
批注/
记录 50° 2 2 50° 2 2 40° 1 2 40°
1 2
归纳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4)组织学生对SAS进行推理论证
教法:师生共同根据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利用上节内容进行证明。

师生共同校正。

继续回到本节引题:测量石块的长度。

教师给出刻度尺及两根细木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一种工具(卡钳)来测量,学生分小组讨论。

如图,根据SAS,把两根木条的
中点钉在一起,上下两个
三角形全等,只需
量出AB的距离就是石块的长度。

A B
四、数学方法应用
如图,AB=AD,∠BAC=∠DAC,
问题1:△ABC和△ADC全等吗?
问题2:它们已经有了哪些元素对应相等?
问题3:还缺什么条件?
变式1.如图,AB=AD,AC平分∠BAD,你还能说明△ABC ≌△ADC吗?
变式2.如果把第一题图拉开,成如右图所示形状,若要使得它们全等,还需要什么条件?
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课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钻研探索,使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教学时,我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

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