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瓷的中国心
瓷还有什么秘密吗?“斗笠碗”人们喜欢形制,是和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心理一致的。

宋代哥窑的冰裂面貌,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冰裂”纹路,是失败从瓷器的釉色和形制两方面说明了外瓷的特点(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赞其谋?赞:赞成B.太子谢之?谢:道歉C.且摇乱胎祸?胎祸:祸乱的根源D.以老病致仕?致仕:辞官,退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中
A.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及善认为,大臣们如果遵从太子的命令去翻跟头
,不符合作为辅佐臣子的美行。

B.高宗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让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立侍。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陷害忠良,是祸乱的根源,应予严惩。

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处死了来俊臣。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
(1)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2)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

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

但李鸿章愿意去。

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

李鸿章算过一笔: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

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政府必须邀请欧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

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

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

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

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

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

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

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
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

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

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

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

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内心里拥有善, ,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

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 。

1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六、写作(60分)
800字的文章。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也谈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7.(1)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

(得分点:“道”、“引”、“污”、“疾”,句意)
(2)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自己保持清廉、正直,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

(得分点:“甚”、“将”、“夺”、“节”,句意)
(1):文言文翻译
王及善是州邯郸人。

父亲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

唐高祖李渊入关,王君愕与君廓一起归附唐朝,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封为新兴县公,多次升迁,官至左武卫将军。

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统领左屯营的士兵,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战死在阵前。

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少陵。

王及善因为父亲死于国事,被授任朝散大夫,继承邢国公的爵位。

皇太子李弘被立,他提拔王及善为左奉裕率。

太子在宫中设宴,命令大臣翻跟头,王及善推辞说:“殿下本有艺人,臣如果奉命,不符合辅佐的美行。

”太子向他道歉。

高宗听说后,赐给王及善绢百匹。

(王及善)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将军,皇帝说:“因为你忠诚恭谨,所以提拔你任三品要职,众臣如不带卫队搜索和清道,不能到达朕所在之处,你身佩大横刀站在朕的身旁,知道此官的尊贵了吗?”王及善因病免官。

后被召入朝廷任卫尉卿。

垂拱年间,任司属卿。

山东闹饥荒,皇帝下诏让他巡抚赈给使。

授予他春官尚书一职。

(他)从京城外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有病辞官。

神功元年,契丹侵扰山东,朝廷提拔王及善为魏州刺史,武后劝勉他说:“逆贼侵扰边境,你虽有病,可带妻子儿女出行,一天行三十里,躺着替朕处理事务,抵御敌寇。

”进而询问朝政得失,王及善陈奏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武后高兴地说:“抵御敌寇是枝节小事,辅政是根本大事,公不可出行。

”武后留下他并任命他为内史。

来俊臣被捕入狱罪当处死,武后打算宽宥他而不处死,王及善说:“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

(现在如果)不剿灭元凶,将成为祸乱的根源,忧患将会没完没了。

”武后采纳了他的意见。

庐陵王被追立为太子,王及善暗中助成此谋。

等庐陵王重做太子后,王及善又请太子出到外朝,以慰群臣。

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守,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

当时二张自恃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
武后不高兴地说:“爱卿年事已高,不适合侍从游宴,只需审查中之事就行了。

”王及善就上书称病一个多月,武后不再问及。

他叹息说:“中书令可以一日不见天子吗?”于是请求辞官,武后还是不允许。

王及善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他去世时八十二岁,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谥号贞,陪葬乾陵。

8-9题:
(1)从视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

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

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

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

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1)B E (E 3分, B2分, D1分“盖棺定论”表述绝对化;A李鸿章早年并未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去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也不是朝廷的委派;C甲午之战以后,李鸿章没有坚决抵制列强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2)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

(2分)
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作为:①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

②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

③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3)①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

②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③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2分)故“敬李鸿章之才”。

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2分)故“惜李鸿章之识”。

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2分)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2分)故“才不真”。

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2分)故“识不透”。

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2分)故“遇不值得悲”。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

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2分)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

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2分)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

③李鸿章不是“误国者”,但又不是卫国者,(2分)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值得悲伤。

必须围绕梁启超的三方面评价概括分析,搬用第二题答案不给分。


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如果”与“万一”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B
解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
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17、(1)《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