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简介作品农桑经]蒲松龄简介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简介作品农桑经]蒲松龄简介作

蒲松龄个人简介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

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蒲松龄为董氏子。

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随着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

康熙元年(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

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2岁时被补为贡生。

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与刘国鼎的女儿成婚。

顺治十五年(1658年),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闰章。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1663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三年(1664年),应邀就读李尧臣家。

张笃庆有《和留仙韵》二首,讽蒲松龄记叙神怪故事无益,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应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1671年),春、夏在宝应、高邮。

秋辞幕返里。

康熙十一年(1672
年),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

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八年(1679年),作成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

高珩为之作序。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作《婚嫁全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自春至秋,病足卧床。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张嵋《古香书屋存草》作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

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高珩病逝,作《挽念东高先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作《怀刑录》。

秋,率毕氏弟子赴省城应乡试。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六月,唐梦赉病卒,蒲松龄代本邑缙绅作《祭唐太史》文。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
中。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淄川一带大旱,蒲松龄作《阮亭先生归思二十四韵》。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作《农桑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作《药祟书》。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朱缃病卒,蒲松龄作《挽朱子青》。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年),代民众揭发淄川漕粮经承康利贞妄增田赋银两。

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王士禛病逝,蒲松龄作《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四首挽之。

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叔琳。

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蒲松龄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6岁蒲松龄作品农桑经简介
《农桑经》撰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成书后一直以手抄书形式在民间流传,现有几种抄本分藏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辽宁省图书馆、北京农大、华南农大等处。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把《农桑经》作为杂著之一收录,这是《农桑经》问世近300年来首次付梓。

1982年,农业出版社又出版了李长年校注的《农桑经校注》。

《农桑经》内容主要有《农经》和《蚕经》两部分,《农经》总结了农户依月安排农事活动的经验,《蚕经》包括养蚕与栽桑法。

《农桑经》文学浅显,通俗易懂,内容多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实用技术。

如《二月·耕田》中写道:“春耕勿早,秋耕勿晚。


《三月·种棉花》中说:“种不宜早,恐春冷伤苗;又不宜晚,恐秋霜伤桃。

大约在清明、谷雨间,酌其冷暖,略早种之,苗虽不密,而节密桃多,晚则苗虽盛而桃稀。

如发生飞蝗,或“以旗镇惊之”,或“田畔积草,沤火熏之”。

养蚕的蚕室,“宜静,宜暖,宜燥,宜明洁”。

书中还列举了多种桑树种植法,并详细介绍了桑树的搭接法。

从《农桑经》一书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农业及蚕桑生产体察入微,是颇有研究的。

蒲松龄之所以能写出《农桑经》这部农学著作并非偶然。

蒲氏长期生活在乡村,了解民间疾苦,深切体会到农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他在《农桑经》序中说:“居家要务,外唯农而内唯蚕。

昔韩氏有《农训》其言井井,可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

余读而善之。

中或言不尽道,或行于彼,不能行于此,因妄为增删。

又博采古今之论蚕者。

集为一书,附诸其后,虽不能化行天下,庶可以贻子孙尔。

”他在《示诸儿》诗中说:“人生各有营,岂能皆贵官;但能力农桑,亦可谋豆箪。

”这些都可以看出蒲氏重视农桑和撰写此书的目的。

蒲松龄的名言名句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蒲松龄《聊斋志异》
2、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蒲松龄《聊斋志异》
3、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月如梭,红尘辗,你把
琴再叹听弦断,只恨别离难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聊斋志异》
4、站在千年前的江堤,波涛拍打着岩石。

千年的思绪混为一滩!三世情殇,千年轮回,几经琼楼,朱红阁楼;竹林弄影,轻解罗帐,回眸百映红。

沙场醉卧,指点江山,笑谈风云,几度岁月几度缠;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品前世之酒,吟今世之歌,诉未完相思!你,我拿三生只换你一世。

——蒲松龄《聊斋志异》
5、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蒲松龄《聊斋志异》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蒲松龄撰自勉联》
7、岁月浮沉,千年岁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个过客欣赏着人间的几多忧愁,几多变故,从古到今,几世轮回都以成为历史,经历着三世的悲酸苦痛,我只能看不能言,我用三世悲苦换来这一世的机遇,这一世的爱恋,我用三世换来这一世的姻缘,这一世的相守!轮回岁月几红颜,眼花瞬间成桑田。

彼岸灵花常开,燃的是我孤独的灵魂,奈何滚滚阻的是我无尽的想念,三生石压的是我未尽的执着! ——蒲松龄《聊斋志异》
8、我咒苍天负我千年,金戟银钩映血夜,修我战甲,遥指九天,怎奈苍天负我三生。

挥尽无穷血泪,血染苍天,巍巍山重,毁尽千年修为,愿为孤魂野鬼,发下千年血咒,用我三生煎熬,换你一世迷离。

——蒲松龄《聊斋志异》
9、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蒲松龄《聊斋志异》
10、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蒲松龄
11、如果我的一生就像一场美丽的烟火,那么我愿意用三场这样美的烟火,来换取你这一世的迷离。

——蒲松龄《聊斋志异》
12、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
13、“一个迷恋上尘世男人的小狐狸精说的话:愿用我三生
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备注: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娇玫万千,独摘一支怜!芸芸众生,乱花迷眼,万千变化,几经沧海,几人为故人忧?月缺月圆,几世变更,谁人对月长叹?花开花谢,几人葬花长泣?霓虹闪烁,纸乱金迷,几人街角徘徊!滚滚红尘,我心依旧者何在?叹前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错过,等来世之相爱,三世姻缘,几经轮回,谁人在轮回台" ,执着守候,彼岸相伴,伴的却是三生的寂寞与忧愁!对天启誓,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一世姻缘! 岁月浮沉,千年岁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个过客欣赏着人间的几多忧愁,几多变故,从古到今,几世轮回都以成为历史,经——蒲松龄《聊斋志异》
14、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

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 ——蒲松龄《聊斋志异》
15、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蒲松龄《聊斋志异》
16、有的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一个人,但更多的人因为爱错一个人而寂寞一生。

——蒲松龄《聊斋志异》
17、历史的转变终于来临,我感谢上苍给我的这次机会,冥冥之中我渴望你的爱恋,几经轮回,你依然还是原来的你,不曾改变,依然是那个我放弃三生只为一世姻缘的人。

我在那条古刹等你,依如当年那样等你,风云变化,为何却迟迟不见你的到来,为何不曾于你相遇! ——蒲松龄《聊斋志异》
18、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蒲松龄
19、所以念君者,为百年,不为一夕。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