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问题式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问题式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也就是赤道的长度约为?(4万千米)
3.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特点是?(所有经线是半圆,且长度相等)经线指示的方向是?(南北)
纬线指示的方向是?(东西)
4.纬线的长度和形状特点是?(不同纬度的纬线长度不相等;除了南北极点外的纬线都是圆)
5.相邻的经线或纬线,度数往东增加的是?(东经)度数往西增加的是?(西经)度数往北增加的是?(北纬)度数往南增加的是?(南纬)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7.小于20°W或160°E的经线在哪个半球?(东半球)大于20°W或160°E的经线在哪个半球?(西半球)
8.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
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北极点的纬度是?(90°)
9.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10.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情况是?(指向保持不变)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变化)
5. 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春分)这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6. 6月22日前后的节气是?(夏至)这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7. 9月23日前后的节气是?(秋分)这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8. 12月22日前后的节气是?(冬至)这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9.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10.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的是?(寒带)
11.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的是?(热带)
12.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小成?(反比例)
3.东莞地图和中国地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东莞地图)表示范围较大的是?(中国地图)表示内容较详的是?(东莞地图)
4.一般地图表示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的陆地集中在那些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2.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4.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可以简单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喜马拉雅山不断增高、地中海不断缩小的原因是?(板块的挤压运动)
3.东非大裂谷、红海在不断扩大的原因是?(板块的张裂运动)
4.火山和地震比较多的地方往往位于?(板块交界处)
5.世界最大的两个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2.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叫做?(天气)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做?(气候)
3.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用什么表示?(气温曲线图)
3.在北半球,一年中陆地上哪月气温最高?(7月)哪月最低?(1月)海洋上哪月最高?(8月)哪月最低?(2月)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4.一般来说,纬度越高的地方,气温就越?(低)
5.陆地上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气温比海洋?(低)
6.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摄氏度?(0.6°C)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
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表示?(降水柱状图)
3.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较多?(赤道地区)
4.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哪里降水较多?(东岸)
5.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哪里降水较多?(迎风坡)
6.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较多?(沿海地区)
7.影响各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等)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在大陆的东岸,尤其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
3.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4.季风气候地区,若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20℃的是?(热带季风气候)高于0℃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低于0℃的是?(温带季风气候)
5.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6.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7.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8.地中海气候的降水特点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刚好相反,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9.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10.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这些地区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2.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总面积)
3.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速度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慢)
4.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有?(交通堵塞,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等)针对此问题的对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5.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和北非主要的人种是?(白种人)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人种是?(黑种人)
7.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居民,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什么种人?(黄种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拉丁美洲)
3.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4.信仰人数最多,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宗教是?(基督教)其建筑特点是?(尖顶)
5.信仰人数居世界第二,集中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其建筑特点是?(圆顶)
6.创始于古印度,现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世界第三大宗教是?(佛教)其建筑特点是?(塔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第——聚落
1.聚落有哪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
2.人口密集,居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聚落是?(城市)
3.住高脚屋的地方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特点是?(墙厚、窗小)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做?(南南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叫做?(南北对话)
3.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总部设在哪里?(美国纽约)
4.以人道主义救援为主的是(国际红十字会)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5.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可简单记为?(俄加中美巴澳)
6.世界人口前二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