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临床研究2020年04月第28卷第04期
作者简介:李宁(1985-),男,汉族,河南孟州人,住院医师,本科。
研究方向:重症医学脓毒症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珏基,袁坚列,周格知.水分离技术在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出血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2):184-185.
[2]周龙,刘美霞,邓民强,等.经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0):1053-1055.
[3]张坤.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河北医学,2017,23(7):1199-1202.[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
[5]刘小雷,王海波.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神经损伤与功
能重建,2017,12(2):165-166.
[6]张晓峰,于志虎,张明文,等.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发病小于6h 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18,24(5):144-148.
[7]陈开来,李兵,苗增利,等.显微手术结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医学,2018,25(4):671-673.
[8]王佳,袁鹏,胡晞,等.颅内压监测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17(2):27-30.
[9]顾应江,侯小林,杨东东,等.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3):129-133.
·论著·
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李宁,夏胜兵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按照病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
再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
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的CD 3+、CD 4+、CD 4+/CD 8+指标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 <0.05),脓毒症组患者的IgG 指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 <0.05)。
生存组患者的CD 3+指标高于死亡组(P <0.05)。
结论 CD 3+、CD 4+、CD 4+/CD 8+、IgG 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D 3+指标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关。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严重程度;预后关系
中图分类号:R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78(2020)04―0027―02
脓毒症是一种可由多种感染引发的机体对感染因素
全身性反应综合征,是发生率较高的高致死率疾病,在对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中,通过对免疫系统的反应机制和对病情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索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适用方法[1]。
其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免疫球蛋白在整个免疫系统的反应机制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检测能够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反应情况加以了解。
因此,本研究以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脓毒症,经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
先按照病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
脓毒症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2.13±2.68)岁;严重脓毒症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8.60±1.77)岁。
再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
生存组49例,男
28例,女2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1.74±2.45)岁;死亡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9.48±1.82)岁。
每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此次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能够进行分析研究。
1.2 检查方法与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接受常规治疗,且于入院24h 内进行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对患者的CD 3+、CD 4+、CD 4+/CD 8+、IgA、IgG、IgM 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 x ±)表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脓毒症组患者的CD 3+、CD 4+、CD 4+/CD 8+指标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 <0.05),脓毒症组患者的IgG 指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 <0.05),CD 4+/CD 8+、IgA、IgM 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8Clinical Research, Apr. 2020, Vol. 28, No. 04
表1 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的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指标比较(s
x±)
观察指标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t P CD3+/%70.31±18.9045.92±9.646.621<0.05 CD4+/%49.45±14.8326.37±9.466.140<0.05 CD8+/%17.25±7.5317.14±7.500.061>0.05 CD4+/CD8+3.46±2.121.92±1.034.266<0.05 IgA/mg·dI-12.38±0.542.30±0.420.072>0.05 IgG/mg·dI-11 073.76±27.511 093.49±29.446.530<0.05 IgM/mg·dI-12.05±0.261.97±0.221.284>0.05 2.2 生存组与死亡组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生存组患者的CD3+指标高于死亡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存组与死亡组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比较(s
x±)观察指标生存组死亡组t P CD3+/%65.38±17.1459.82±20.114.571<0.05 CD4+/%35.26±14.2831.75±13.201.683>0.05 CD8+/%34.87±14.2532.81±20.060.846>0.05 CD4+/CD8+1.23±2.127.45±4.401.622>0.05 IgA/mg·dI-12.35±0.312.39±0.330.074>0.05 IgG/mg·dI-11 076..05±25.481 074.28±25.921.727>0.05 IgM/mg·dI-12.01±0.282.03±0.260.038>0.05 3 讨 论
脓毒症的感染源非常广泛,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肺炎、烧伤、脓肿、糖尿病、白血病等诸多疾病都存在罹患脓毒症的潜在因素,因此脓毒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会对人体的免疫机系统造成破坏,导致病死率也很高[2]。
还因为其感染源复杂,致病因素多样,产生的发病机制也很难明确,所以更需要对脓毒症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进行多样分析与研究[3-4]。
在本研究中,脓毒症组患者的CD3+、CD4+、CD4+/ CD8+指标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的IgG指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说明CD3+、CD4+、CD4+/CD8+、IgG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免疫系统是为了抵御病毒等致病细胞的入侵,保护机体不受侵害的自我防御系统,当患者在脓毒症初期时,会引发免疫系统的激动反应,从炎症反应开始,导致患者发热、心率异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5]。
CD3+、CD4+、CD8+均属于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经由血液流动进行再循环,广泛接触到体内的各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功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免疫记忆[6]。
IgA、IgG和IgM属于免疫球蛋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活性分子之一,主要存在于血清、分泌液和体液中[7-8]。
免疫系统在清除侵入病毒的同时,也会对机体自身造成损伤,当脓毒症持续性发展,炎症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时,侵入病毒持续入侵或增强,免疫体统已不再出现激动反应,而是表现出麻痹或是抑制的状态,所以在细胞免疫的的检测当中,脓毒症组患者的的CD3+、CD4+、CD4+/CD8+指标会高于严重脓毒症组患者[9]。
在对脓毒症患者的体液免疫检测中,脓毒症患者的IgG指标较高于严重脓毒症患者。
IgG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主要起到的就是保护作用,预防病毒性感染疾病,在临床中IgG指标较高一般表示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可能IgG指标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IgA、IgM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可能IgA、IgM指标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在本研究中,生存组患者的CD3+指标高于死亡组(P<0.05)、IgG指标低于死亡组(P<0.05),说明CD3+、IgG指标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关。
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细胞研究中,T淋巴细胞做为机体免疫系统内发挥重要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当细胞显著降低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在降低[10]。
在对生存组和死亡组的细胞免疫检测中,CD3+存在着显著差异,CD4+、CD8+、CD4+/CD8+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可能表明CD3+细胞的凋亡与脓毒症的致使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细胞凋亡是但机体细胞经受刺激后表现出的细胞死亡的情况,但又与细胞坏死的细胞死亡情况不同,细胞凋亡是为了维持机体内运行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在机体功能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死亡,不会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和影响。
而细胞坏死是因为病理性的损害造成的细胞的死亡,这一过程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等免疫系统应答,细胞的坏死还可分为急性细胞坏死和慢性细胞坏死。
在脓毒症初期,炎症反应活跃,当持续性长期感染时,大量免疫细胞受损使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变化,经过机体对细胞的凋亡调节,由炎症反应活跃期进入免疫抑制或者麻痹的状态,导致患者后期感染加重,对机体功能损害加重,从而导致病死率增加。
综上所述,CD3+、CD4+、CD4+/CD8+、IgG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D3+指标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关。
参考文献
[1]尹海燕,王珊,叶小玲.脓毒症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2017,27(11):1649-1656.
[2]王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B7-H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改
变[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6):2517-2519.
[3]吴田田,姚咏明.脓毒症免疫紊乱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
医学杂志,2017,42(02):11-18.
[4]卢露,潘国权,汤鲁明,等.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对脓
毒症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562-564.
[5]李维勤.脓毒症诊疗的新挑战——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和
分解代谢综合征[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7):673-677. [6]卢幼然,狄浩然,丁军颖,等.脓毒症免疫失衡机制及中医
治疗[J].世界中医药,2018,13(9):279-283.
[7]童茜,李玉兰,马小芳,等.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小鼠体
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10):1271-1273.
[8]姚咏明,张艳敏.脓毒症发病机制最新认识[J].医学研究生
学报,2017,30(7):678-683.
[9]陈洁,周小洁,王晓蓉,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5):533-537.
[10]贺小丽,李德渊,乔莉娜,等.脓毒症流行病学及预后的研究
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5):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