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金建东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0年第03期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以开放性的态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生物;应用
[中图分類号]G63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8-0093-02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探究,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巩固旧知。
“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根据教学主题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重要概念和实践内容,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置问题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设置问题时应考虑趣味性与合理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问题导学实现了“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一)设置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要想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设置问题时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立足于教材,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设置带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其次,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思考和进步的空间。
最后,用鼓励式语言代替批判式语言,尤其是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允许他们出错,并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可设置问题: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应该怎样放置受试者的腿呢?如何选择膝跳反应的叩击位置?正确的叩击速度是什么?这样设置引导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二)指导问题
1.导方向
教师应以生物课的教学主题为基础,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问题,确保师生、生本与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导线,导线的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然后按步骤来完成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主要类群”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教师可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点出发,设置以下问题:哪些动物是你喜欢并熟悉的?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待学生总结归纳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征后,继续提出问题:将你熟悉的动物与不熟悉的动物做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是否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将其归类为同一类群?
2.导思路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为了在不额外增加学习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突破,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思路方向。
基于此,教师要全面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摸索出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编排次序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形成思路,从而逐一攻克教学难点。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教师应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掌握实验程序和学习重点。
问题一:此次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二:在实验开展之前科学家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问题三:这些假设的提出有什么依据?科学家都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问题四: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可以人为控制的条件?问题五:为什么要多次重复实验?
3.导实践
在完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当我们用白糖拌西红柿时,为什么盘子中会有很多水?为什么将已经蔫了的青菜放入水中浸泡,其菜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重新变得鲜嫩?结合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答案,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生物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三)反馈总结
为了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同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做客观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集中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开放性较强的课后思考问题,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应用“问题导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探究问题答案。
此外,教师要注意设问技巧,在课堂中引人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的辐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节奏,按照步骤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课始教师可带领学生做如下动作:平稳呼吸,放松身体,用双手轻轻按压胸部,闭眼感受自己的呼吸过程。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在呼吸时胸部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能够给呼吸带来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学生十分渴望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答案,对人体的呼吸秘密一探究竟。
在此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更加高涨,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