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与重塑:青年的互联网使用与阶层认同——基于CGSS 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的 阶层认 同有所提升 ,中层认 同缺乏的情况有所 改变 ; 互联 网使 用正 向影 响青年的阶层认 同,并对其他社会 因素与青年阶层认 同之 间的关 系起调 节作 用。 互联 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重塑 了青年的主观社会分层。 关键词 :社会 分层 ; 阶层认 同 ; 互联 网使 用 ; 青年
Di a n — Xi n —
{
g Y a n j i u ==== 。 日
基于 C G S S 2 0 1 3 数据 的实证研究
口 黄 丽娜
摘 要 :本 文以 C GS S 2 0 1 3 数据 为分析基础 ,从媒介 “ 差异化”效果研 究的思路 去探 讨
青年这 一特殊人 群 的互联 网使 用与 阶层 认 同议题 。研 究发现 ,在互联 网时代 ,
逐渐演变成 “ 片段化社会 ”…。而作为一种媒介形态
一
、
引 言
和信息资源 ,互联网的不平等分布也加剧 了 “ 数字鸿 沟 ”的形成和扩大。数字鸿沟是互联 网技术变革导致 的社会分层现象 ,这种分层现象实际上 是现实社会 阶 层分化 的真实反映 ,数字鸿沟源于阶层分化 当然也会 强化阶层分化 。
始 ,研究成果 尚付阙如 。作为社会 阶层理论 的一个重 要组成 部分 ,阶层认 同是社会 态度 的主要决 定 因素 , 新的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更多的是建立在 阶层认 同的
基础上 的 ,因而应 当加 强 这方 面的研 究 』 。在新 的 社 会 背景 下 ,进 一步研 究 影 响阶层 认 同的媒 介及 其
学者 基本上是 在个人 意 义上使 用 阶层 意识 ¨ 。刘欣
就 明确指 出阶层意识不是一个集体 意识 的概念 ,是个 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 自身所处 的社会经济地位 的 主观意 识 、评价 和感受 ¨ 。同样强调 的是个 人性质 和 主观感 知 。本 文遵 循 阶层认 同微 观层 面 的个 人特 性 ,综合 国内外学者 的观点 ,认为阶层认 同是处于一 定社 会阶层 地位的个人基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对社会
定型化 ,阶层意识 ,尤其是体现阶层之 间的认 知区别
的阶层认 同逐 渐形 成 j 。与之相 应 的是 ,对 主观 阶
层认 同的探讨 也逐 渐成 为 国内外学 者研究 的 兴趣所
主垦童年 究 L Z / Z O l
在 ,但从传播学视角对阶层认 同的研究 目前才刚 刚开
主观特性 。如美 国社会 学家杰 克曼夫妇 ( J a c k m a n& J a c h m a n )对 阶层认 同 的定 义 ,阶层认 同 ,即主观 阶 层认 同 ,是指 “ 个人对 自己在社会 阶层结 构中所 占据 位 置 的感 知 ”¨ 。这一 定义 被学 界广 泛认 可。 国内
正如美 国社会学家卡斯特尔 ( Ma n u e l C a s t e l l s ) 在《 网 络社会 的崛起 》一书 中指 出的 ,根植 于信息技术 的网
络 ,已成为现代社会 的普遍技术范式 ,它使社会再结
构化 ,改变着我们社会 的形态 。技术带来信息来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多样化 、 受众使用 与接受 的分 散化 , 使得 “ 大众社会 ”
二 、文献 回顾 与理论假设
1 . 阶层认 同及其影响因素 阶级认 同是最 根本的阶级意识 。关 于 阶层 \ 阶级 意识 的论 述可 以追溯 到 马克思 。社 会分 层研究 有 两大理论传统 : 一是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层理论 ,二是 马克思 ・ 韦伯 的多维分层模式 。马克思认为阶级意识 是工 人 阶级 由 “ 自在 阶级 ”( c l a s s — i n — i t s e l f )向 “ 自 为 阶级 ”( c l a s s — f o r - i t s e l f )转变过程 中不 可或缺 的 因 素 J 。卢卡奇 ( G e o r g L u k a c s )在马克 思阶级 意识 论
制如何等都成 了当前亟待进一步探讨 的问题 。
的不 平等状况和 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做出的感知和判
断 ,并按 照这种感 知和判断将 自我划分至阶层体系的 某一 阶层 之中。
阶层认 同的产 生机制及其影 响因素是国 内外学术
界对 阶层认 同研究 的一个 重要 视角 ,并 已形成 颇为丰 富的成果 。综合起来 ,有关 阶层认 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致有三种取 向 ,一是 注重静态 的客观经济地 位 ,同 时也强调一些动态 因素 ,如社会 流动和生活机 遇的结 构主义 。二是强调 阶层认 同的形成受 到知识分 子的定 义和媒介符号建构 的影 响的建构 主义 。三是将建构 主
他 社会因素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 向。特别 是 ,按照学者周葆华关 于媒介 与阶层认 同关 系 “ 差异
化效果 ”的观点 ,阐释和厘清互 联网在重构中国社会
过程 中影 响力 的差 异化 、特殊性 是现阶段该领 域研究
的着力 点 J 。青 年作为 社会 的生力 军 ,也是 伴随着
互联 网成长 、成熟起来 的一代 ,这一具体人群 的阶层 认 同对 于社会秩序 的维持及社会稳定具有不可估量 的 作用 。那 么 , 青 年的互联网使用与阶层认 同现状如何 , 互联 网使用对青年 的阶层认 同是否存在影 响 ,影 响机
互联 网是一种媒介形态 ,更是 当前社会变革 中的
一
个重要 因素和推进社会重构 的变革性力量 。作为一
种组织社会生活 的基本架构 和底层结构 ,互联 网在 当 代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 中进一步促进 了社会 阶层分化 的
出现 ,并重构 了社会资 源的分配 和社会 流动的方式 。
实际上包括互 联网在内的大众媒介都在不 断推进 社会阶层分化和重构 。针对媒介与社会 阶层分化二者 之 间的这种关联 ,诸多学者 已从 不同学科 背景 、不 同 角度 给予 了阐释 ¨ 。 ] F 4 ] 。然而 ,伴 随着客 观阶层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