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相关的实验现象。
(5)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4)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对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不过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
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
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再观察这七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束白光。
讲述: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的白色光带,叫色光的混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关于彩虹。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2、色光的混合
演示实验: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到白色
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
让学生观察现象: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颜色相同。
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颜色的光。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能够得到白光。
教师讲述: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能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所以,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颜料的三原色
学生分组实验: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
看能否用其他颜色调出红、黄、蓝色。
实验总结:我们能够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他色彩,但却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出这三种颜色,所以,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不同色彩搭配,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三)、归纳总结。
(四)、作业:练习册。
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