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七 文言文阅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2分)
(78分)
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义词——语境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3.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

(《元史·彻里》)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词——语法推断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译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6.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词——联想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联想迁移法结合语境落实疑难词。

7.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
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

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频率最高的虚词(以、其、因、乃、之、于、而)
阅读下面的文段,着重思考高频虚词的用法,在翻译时准确落实其含义。

8.咸平二年,夏,咏(指传主张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宋史·张咏传》) (1)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苏辙《伯父墓表》)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庆乃进争之。

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

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辩。

周文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和数量最多的虚词——副词
11.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落实副词的含义。

崔亮,字敬儒。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转议郎。

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

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

后因宴集,怀恃亲使忿,欲陵突亮。

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

宣武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北史·崔亮传》)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因宴集,怀恃亲使忿,欲陵突亮。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1)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虚词——固定结构和兼词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译好特殊虚词。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杨继宗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
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杨继宗传》) (1)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22分)
游龙山记
麻革
今年夏,因.赴试武川,归,道.浑水,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

语未周浃,骤及是邦诸山:“若南山,若柏山,业已游矣。

惟龙山为绝胜,姑缺。

子幸来,殊可喜。

”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

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①渟滀②者焉。

洑③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

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

瀹④觞,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

”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又行十许里,大抵一峰一盘,一溪一曲,山势益奇峭,树林益多,杉桧栝柏,而无他凡木也。

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胃人衣袖。

又萦纡行数里,
得冈之高,遽陟.
而上,马力殆不能胜。

行茂林下。

又五里,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

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
寺之东轩。

林峦树石,栉比楯立,皆在几席之下。

憩过午,谒主僧英公,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

岩前长杉数本挺立,有磴悬焉。

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岏⑤巧斗,试一临之.
,毛骨森竖。

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若微茫,如弈局然。

徜徉者久之。

夤缘入西方丈,观诗石及留题。

回,乃.
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

岭势峻绝,无路可跻。

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

攀条扪萝,疲极,乃得登。

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
之大全也。

(有删改)
【注】 ①泓澄:水深而清澈的样子。

②渟滀:汇集。

③洑:水流回旋的样子。

④瀹:煮。

⑤岏(cuán wán):山高耸的样子。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归,道.
浑水 道:途经。

B .莫此地为宜. 宜:适合。

C .得冈之高,遽陟.而上 陟:登高。

D .此龙山胜概.
之大全也 概:总括。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年夏,因.赴试武川因.
命余,余乃援笔 B.⎩⎪⎨⎪⎧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馆于.
寺之东轩 C.⎩⎪⎨⎪⎧乃.选日为具乃.
经北岭 D.⎩⎪⎨⎪⎧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试一临之.
,毛骨森竖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B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C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D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游历的顺序描写龙山景色。

文章开篇写路经浑水的原因,然后写大家一起骑马登山的过程和见到的景色。

B.作者游龙山所走路程较多。

如从城里到龙山有十多里,绕山走了十多里,后又走几里看到泉水,再走十多里看到许多树木等。

C.文章注重描写龙山壮美的景色。

在作者笔下龙山除了有幽深美好的景色外,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无底之壑等。

D.文章描写的龙山绝顶即萱草坡部分,将龙山的奇险推向高潮。

作者登顶四望,看到龙山与远方诸峰雄浑一体,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高达千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

攀条扪萝,疲极,乃得登。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

(22分)
《古今家戒》叙①
[宋]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

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

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

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

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既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
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
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注】 ①叙,即序,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

②“《诗》曰”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

泂,远。

潦,指活水。

(fēn chì),蒸饭、酒食。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就利也果.
果:果敢。

B .不贤者不强.
也 强:勉强。

C .能就.其业 就:得到。

D .特患无以发.
之耳 发:阐明。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辙少而.读书吾尝终日而.
思矣 B.⎩⎪⎨⎪⎧为之号令以.戒之奉宣室以.
何年 C.⎩⎪⎨⎪⎧可则.谏,否则去时则.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D.⎩⎪⎨⎪⎧虽广之.天下可也去今之.
墓而葬焉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B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C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D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

B .为了说明父母告诫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做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

C.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形象逼真。

D.本文有描写,有议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人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
1.(1)得分点前,名词活用为动词,移到……前面。

答案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

(2)得分点金,古今异义词;“于……门”为状语后置句,译时提前;“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时提前。

答案(商君)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金。

(3)得分点期年,一周年;之,到;数,计算。

答案新法令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

2.得分点“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

答案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3.(1)得分点举,被举荐;辟,征召;就,就任,赴任。

答案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2)得分点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

答案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

4.(1)得分点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答案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2)得分点寒士,贫寒的读书人;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答案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5.(1)得分点所以,用来……的;供,供给;祭礼,祭祀仪式;鬻,卖。

答案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
(2)得分点礼体,礼节规矩;左右,身边的侍从;批,打。

答案(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6.(1)得分点嘉,嘉奖;禄,名词活用为动词,使……享受俸禄;于宋州之宋城,状语后置;家,名词活用为动词,定居。

答案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得分点见幸,被宠幸;引,推荐;固止,坚持推辞。

答案范讽因进言而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持推辞,范讽才作罢。

(3)得分点务,致力于;晏然,安宁;内外,名词活用作状语,从中央到地方;弛,放松。

答案北宋就推行(致力于)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7.(1)得分点相,偏指他;将,带;酌,使动用法。

答案带着他进入亭子,先让他喝了三杯。

(2)得分点其,表婉商语气,可以;畀(bì),给。

答案你可以先吃饱饭,(我)将拿三十两银子给你。

(3)得分点一,一旦;没齿,疑难词,可联系成语“没齿不忘”推断出,终生。

答案一旦成了强盗,直到老也不能掩盖臭名,那可怎么办?
8.(1)得分点“以”,凭借……的身份;“出知”,出京任……知府。

答案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京任杭州知府。

(2)得分点“属”,恰好;“以”,用来。

答案恰好年成歉收,百姓多私下贩卖盐来自谋生路。

(3)得分点“以”,依靠(译为“凭借”也对);“自活”;“蜂聚”。

答案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9.得分点省略句;“屈意”“礼”“之”“以”。

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10.得分点(1)“乃”,于是;“而”,就;“已”,已经;“矣”,语气词,了。

(2)“以”,因;“焉”,代词,他。

答案(1)宇文泰于是醒悟就赦免了王茂,这时王茂已经被杀了。

(2)宇文泰也因此深深信任倚重他。

【参考译文】
北周太祖宇文泰曾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很生气,要杀王茂,却又不是因为王茂有罪。

朝臣都知道这事,但是没有人敢进谏。

柳庆于是上朝为王茂申冤。

宇文泰愤怒地说:“你就是辩明他没有罪,我也要判你的罪。

”就捉拿柳庆到跟前。

柳庆毫不畏惧,大声争辩道:“我曾听说君王有做不到的地方就是不清明,大臣有不为正道而争辩的就是不忠。

我只是尽我的一点愚诚之心,确实不怕死,只是怕您成了不明的君主啊。

”宇文泰于是醒悟就赦免了王茂,这时王茂已经被杀了。

宇文泰很黯然,第二天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冤屈而死。

可以赐给王茂家钱财布帛,来显示我的过错。

”柳庆仪表堂堂,端庄严肃,处理要务头脑清晰。

宇文泰每次发出号令,经常让柳庆宣读它。

柳庆天性耿直,不回避什么。

宇文泰也因此深深信任倚重他。

11.(1)得分点关键词:“比”“复”。

答案近来看您父亲写的《相命论》,使人心中不再有受诱迫的念头。

(2)得分点译出大意;“因”“恃”;“陵”通“凌”,凌辱。

答案后来趁着宴饮集会,元怀依靠亲王的地位发泄私愤,想要凌犯崔亮。

(3)得分点关键词:“向”“何乃”。

答案广平王性格粗鲁,刚才又喝醉了,这是你知道的,怎么能这样呢?
12.得分点(1)“因”,于是;“且”,并且;“何以”,即“以何”,用什么。

(2)“虽然”,即使这样;“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志有乐得未致者”语序调整为“有乐得未致(的)志”。

答案(1)我请他替母亲画一张肖像,于是向母亲请示,并且问道:“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


(2)即使这样,母亲有什么喜爱但还没达成的心愿,请寄托在这幅画像里也该可以吧?
【参考译文】
又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居住在鄱阳,己巳年,南昌有位老画师游历鄱阳,能描绘人的形
状相貌。

我请他替母亲画一张肖像,于是向母亲请示,并且问道:“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

”母亲神情严肃地说:“唉!自从做了蒋家的媳妇,常常把没赶上给公婆侍奉饮食、洗涮作为遗憾;生活在忧患哀恸之间的几十年里,一共经历了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儿夭折的痛苦,现在又哭失去丈夫了。

我只差一死罢了,还有什么高兴的?”我跪下说:“即使这样,母亲有什么喜爱但还没达成的心愿,请寄托在这幅画像里也该可以吧?”母亲说:“假如我儿和你的媳妇能够习惯于勤劳,不就好了吗?夜间在织机声中教儿读书,我的心愿就满足了,还有别的什么快乐呢?”
13.得分点“以”,介词,把;“所以”,古今异义词,“……的地方”“……的原因”;“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句,“乎”是介词,与、和。

答案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14.(1)得分点“比户”“稽”、判断句。

答案像这种挨家挨户查核的事,是地方官府去做的,而不是御史的本分职事。

(2)得分点“难”“衔”。

答案孔儒无法反驳,但内心十分忌痛(痛恨)他。

(3)得分点“私”“得非……乎”。

答案(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不私图一文钱的杨继宗吗?
15.D [概:景象。

]
16.C [A项,介词,因为/副词,就。

B项,介词,向/介词,在。

C项,副词,于是、就。

D项,助词,的/代词,它。

]
17.A [注意分析句末助词,比如“者”;同时注意分析句中的动词,比如“被”“起”“震荡”等,通过对动词的分析,找到主语、宾语,然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
18.D [作者看到龙山与远方诸峰雄浑一体是在文殊岩附近,在萱草坡看到的是高大的树木。

]
19.(1)沿着溪流曲折地行走几里,草木逐渐秀丽润泽,山也耸立而出,山势高峻突兀,显露出棱角。

(2)在草上走着登萱草坡,草十分深并且特别滑,我们攀着树枝,抓着藤萝,特别疲乏,才登上萱草坡。

【参考译文】
今年夏天,我因为到武川参加科举考试,回来时经过浑水,去拜谒魏玉峰先生。

谈话还没有深入,魏玉峰就说到本地的山峰:“像南山、柏山,我都已经游览了。

只有龙山是个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