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联
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事件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考答案:
B
【详解】联系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故B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不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排除A;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与题干无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并已经产生积极影响,排除CD。
2. 一些当代俄罗斯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苏联的扩张政策挑起了对苏广泛的敌对,也导致了苏联最终的解体,在此,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起源是
A.苏联的扩张政策
B.美国的遏制战略
C.美苏的利益争夺
D.美苏的政治分歧
参考答案:
A
材料中“正是由于苏联的扩张政策挑起了对苏广泛的敌对”说明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起源是苏联的扩张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是从苏联的角度来分析,BCD三项从美国和美苏的角度分析,与题干不符,故BCD排除。
3. 1982年1月5号,“FOLLOW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对外开放
D.发展广电事业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而外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外语热”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题中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重要表现,答案选C,AB两项的出现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82年初”不符,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如下变式:
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
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改革开放的实行B.香港澳门的回归C.经济特区的建立D.广电事业的发展
4. 假如中华民国仍然存在,今年是民国多少年?
A.99年 B.100年 C.101
年 D.102年
参考答案:
B
5.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参考答案:
A
由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到军机处,这些变革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
所以答案选A。
B主要针对地方权力;C是司法机构;D不符合材料主旨。
6. 《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大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直接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扩大商品进口④实行社会救济。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
答案:通过阅读题意可知经济大危机导致人民生活陷入极端的贫困,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罗斯福总统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所以②④是罗斯福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措施,故②④正确;
①③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7.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很多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奇迹,但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奇迹,制度能改变才是真正的奇迹。
“真正的奇迹”不包括
A.逐步撤销了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真正奇迹”在于制度领域,A、B、C三项都是制度领域,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项是经济生活领域,最符合题意。
8. 按照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
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约
C.主权在民
D.轮番而治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可知体现的是轮番而治,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参考答案:
B
由材料“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可知,材料揭示的是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的家庭手工业走向市场的情况,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私营手工业,而是家庭手工业,排除A;明清时期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明显错误,排除;D属于无关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联系
所学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
10.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
制
B.企业国有制
C.粮食
税
D.劳动义务制
参考答案:
A
略
11.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是()
A.大沽口
B.辽东
C.黄海
D.威海卫
参考答案: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当时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之后又受到了日本舰队的袭击,在威海卫全军覆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而不选择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12.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参考答案:
C
13.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参考答案:
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解答:A.按军功选官,以军功为标准,排除;
B.按门第选官,是以社会出身为标准,排除;
C.根据材料“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
D.按品德选官,是以品德素质为标准,排除.
故选C.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
A.美国倡导而建立
B.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
D.总部设在华盛顿
参考答案:
B
15.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数字化
B.多元化
C.网络化
D.日常化
参考答案:
B
“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说明报纸、电台、电视以及网站、手机等通讯手段并行不悖,这反映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数字化、网络化只反映出后者的趋势,故A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常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16.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上述“革命的火焰”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国民党一大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
C
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符合题意。
17.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进一步发展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
考点:F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分析:本题以多党合作方针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多党合作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
解答:根据材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对“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发展,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故选B.
18.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详解】元朝时期由于疆域广阔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不仅加强对于疆域的管理,还专门设立机构管理边疆地区,从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
①②③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19. 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参考答案:
C
20. 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
按照图片中器物出现的先后,它们的排列顺序应为
①白瓷长颈瓶②素纱禅衣③龙虎纹尊④脚踏三锭纺车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参考答案:
C
21. 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
B
22.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A.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B. 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工农业生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参考答案:
B
略
23.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美苏冷战对峙
B.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两极格局瓦解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参考答案:
A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试题解析】“柏林墙”、“三八线”、“北约”、“经互会”都是美国和苏联对峙的表现,故选A项。
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24.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 (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参考答案:
C
25.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D
【详解】“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人进入了京津地区,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D正确;鸦片战争没有打到京津地区,A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是从广东开始,直接在京津地区,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没有进入到京津地区,C错误。
26.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所起的最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B.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稳定增长
D.缩小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其建立以后,所起的最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C项正确;促进世界资源优化配置不是其“最直接的作用”,A项错误;“消除”全球化风险说法绝对,B项是错误的;史实证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以来,世界各国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D项错误。
27. 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D
28.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参考答案:
B
29.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最早发生在
A.唐朝长安 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参考答案:
B
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参考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影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
(2)因素: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
(1)从材料来看,蒸汽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能源方面的,它使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炭的利用使得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变化,比如火车的发明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但是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
(2)结合这个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谈。
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涉及到殖民扩张和交通工具的革新等等。
32.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适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
之。
”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望。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楚,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位时,座位已经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代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⑴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伴随着两种基本矛盾的斗争,请归纳出这两种矛盾(4分)。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6分)
⑶秦朝、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8分)
⑷材料中宰相大臣由座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三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6分)
(2)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
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6分)
(2)不矛盾。
(2分)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分)
34.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考点:A6: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早”,“西方的新型工业”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第一步,故C项正确.
禁烟运动不符合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史实,故A项排除.
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D两项排除.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