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净净从虚、痰、瘀、毒论治难治性癫痫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净净从虚、痰、瘀、毒论治难治性癫痫经验
张林;钟艳;赵静;全淑林;刘叶辉;石学慧;李振光;刘春华
【摘要】本文总结王净净教授治疗难治性癫痫经验.王教授认为难治性癫痫的病因病机多为虚、痰、瘀、毒交夹,治疗主以益气补肾、祛痰化瘀、解毒止痫,其实质是扶正气、祛顽邪、安神定窍,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8(025)008
【总页数】3页(P108-110)
【关键词】名医经验;王净净;难治性癫痫;虚;痰;瘀;毒
【作者】张林;钟艳;赵静;全淑林;刘叶辉;石学慧;李振光;刘春华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21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度集中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发病,多数为慢性迁延病程,并具有易复发、易致残的特点。

临床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特发
性(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2类。

有些患者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迁延而成难治性癫痫。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净净教授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届湖南省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载。

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证学习,受益颇深。

现就王教授从“虚、痰、瘀、毒”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经验总结如下。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是
疾病产生的内在基础,居主导地位。

《素问•奇病论篇》已有关于癫痫的阐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有“诸痫为患,可识
其皆由于肾矣”,皆强调先天不足是癫痫发生的基础,肾虚精亏,元气不足,脑髓失养是癫痫的基本病理。

本病临床所见证型、症候繁杂,病机以本虚为主,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的机能减退。

王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气化转输功能失职,继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则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生邪毒,毒损脑络,元神失控,发为癫痫。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癫痫与遗传因素相关[1-2]。

一方面,先天元气不足,阴阳偏损,脑髓失养,是痫病发病之本;另一方面,癫痫发作,损伤五脏六腑,痰瘀毒邪再生,痰瘀毒交夹久留,损及脾络、肾络,耗气伤精,正气更虚,如此恶性循环,使癫痫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反复发作,遂成为难治性癫痫。

由此可见,正虚是难治性癫痫发生的内在基础。

痰瘀互结常贯穿难治性癫痫病程始终。

中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痫”“百病皆由
痰作祟”。

《证论要决•五痫》有“痫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闭孔窍,发则头
眩颠倒,手足搐搦……”《活幼口议•痫疾证候》指出:“善治惊痫者,化其痰,
和其气。

”《医学纲目•癫痫》亦载“癫痫者,痰邪逆上也”,均认为痰为致痫的
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痰、瘀在癫痫发生病机中常相伴而生[3]。

机体阴阳失和,
脏腑失调,气血失畅,清浊不分,浊聚不散,痰、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痰性黏滞且重浊,日久不化,阻滞气血运行,化而成瘀。

《医林改错•脑髓说》云:“抽风之症,气虚无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又有“久病多瘀”之说。

瘀血阻塞脑窍,经络、筋脉失养,挛急刚劲,风气内动致痫。

津血同源,津可化为痰,血滞日久成瘀;瘀血内停,津液输布失常,津停液聚化,而为痰浊。

因此二者可相互化生。

痰瘀互结,上蒙脑窍,扰乱神明,元神失控,故见反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目凝视、口吐涎沫、醒后如常等表现。

诸邪化毒,毒损脑络,痫病尤甚,痫证日久不愈,为难治性癫痫的关键因素。

中医学“毒”含义甚广,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使机体出现脏腑功能严重失调,阴阳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

毒邪既指毒可作为病邪而内侵,脏腑功能失调所生病理产物也可蕴郁成毒。

外毒包括外感毒六淫、疠气、外伤等;内毒是则指机体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对机体造成损害的物质,如心火内动,或久病伤肾阴,相火妄动,还有痰湿、瘀血、气滞、败精等久酿成毒。

因此,现代医学所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邪毒、颅脑外伤瘀血化毒、脑囊虫病虫毒内伏,以及药物、重金属中毒等均为毒素积聚,符合毒邪瘀阻脑络,均属痫病外毒之范畴。

毒致痫又常与痰湿、瘀血等裹挟为患。

痫病之所以时发时止,间歇发作,与毒邪作为伏邪潜藏体内、蕴郁难解有关。

王教授认为,癫痫病理因素多以痰、瘀为主,而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可为发病因素,痰瘀胶夹不解,蕴郁为毒邪,内伏于脑络,稍加诱因,则毒损脑络,败坏脑髓,必神机失用、元神失控,致痫病抽搐,反复迁延难愈。

据此,王教授认为应重视“毒邪致痫”[4],并将痰毒、瘀毒、胎毒等一切可致痫的毒邪统称为“痫毒”。

总之,难治性癫痫的病因病机复杂,与正气不足、痰瘀毒邪阻脑络有关。

先天禀赋不足是癫痫的启动因素,导致精气渐衰无以温煦、滋养,机体阴阳气机失衡,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蕴积日久,化而为毒邪,上阻脑络,即“正虚-痰瘀-
酿毒-痫”病机演化规律。

因此,在难治性癫痫发病过程中,虚、痰、瘀、毒常相
互交夹,相互影响,贯穿于难治性癫痫形成和演变之始终。

基于上述认识,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健脾补肾、祛痰活血、解毒定痫,以祛除虚、痰、瘀、毒交夹之邪,恢复脑络之功能,使脑窍得通,脑神得用,则癫痫得以控制。

“治病必求于本”。

益气培元,元气充沛,则气血运行有序,气机升降协调。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精)强弱决定先天禀赋之强弱、生长发育之速缓、脏腑功能之盛衰;肾气肾阳推动温煦有力,则津液运行有度。

《医宗必读》有“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有力,使气血运行有度,痰、瘀无以为聚,正气得生。

故宜扶助正气,健脾胃。

可选黄芪、党参、茯苓等益气补肾健脾,以固其本。

“无痰不作痫”。

痰为水湿代谢失常产物,或先天不足,或饮食失节,胃肠积热,或情志过极,肺、脾、肾运化失常,水液输布代谢障碍,停聚为痰,故当祛痰兼顾健脾调中,运化如常,则痰不治而自去。

痫病常有瘀,痰瘀常相伴而生。

瘀血形成后,阻塞脑窍、经络,清窍闭塞,筋脉失养,挛急刚劲,风气内动而致痫。

又祛瘀可生新,瘀血去,新血生,脑府得气血之濡养,则神明通透,统御有主。

可用石菖蒲、旋覆花、竹茹等化痰,酌加川芎、乳香等祛瘀之品。

毒邪致病,藏匿深伏,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常兼夹他邪。

毒邪与其交夹,合
而为病,使病情缠绵难愈。

因此,王教授常以“欲解其毒,必祛其附”为解毒原则,在祛邪解毒基础上,先祛其痰、瘀等病理产物之依附,使毒无所依,再解其毒。

药用全蝎、蜈蚣、僵蚕等虫类药解毒通络、熄风止痉。

此类药含毒性成分,乃以药之毒攻病之毒,非草木药所能代替。

所谓以毒攻毒[5],邪去则正自安。

邪闭清窍,元神失控,是虚痰瘀毒互结于脑络,蒙蔽神明,损害脑府所致,此
非芳香温通之品不能通其脑络,复其脑神。

药用石菖蒲、冰片等芳香温通之品,以
其辛香走窜之力使脑络得通,气血得以充脑;且芳香之品性走而不守,能引祛痰、活瘀、解毒之药上行,直达病所,以更好更快发挥药效。

总之,王教授治疗难治性癫痫以健脾补肾、祛痰活血、解毒定痫为主,并结合
历代医家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创立“愈痫灵Ⅰ号方”“愈痫灵Ⅱ号方”,其中“愈痫灵Ⅱ号方”立意于经典名方“礞石滚痰丸”,药用黄芪、党参、山萸肉、金礞石、石菖蒲、川芎、丹参、黄芩、全蝎、熊胆粉、冰片等。

方中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萸肉味酸,性微温,既能滋补肝肾,又温肾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此三味同为君药,共奏健脾补肾固本之效。

以川芎、石菖蒲、丹参、金礞石等为臣药。

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开脑络之瘀闭;石菖蒲豁痰开窍、醒神益智、镇静抗痫;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乃调经顺脉之药也;金礞石有“治惊利痰圣药”之称,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化痰开窍,增强祛痰化痰之功;熊胆粉平肝清热镇痉,共为臣药。

反佐以黄芩清热解毒;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达解毒通络、熄风止痉之效;冰片辛香走窜,“通诸窍,散郁火”,引诸药入脑髓神机,为佐使药。

全方共奏健脾补肾、祛痰活血、解毒定痫之功效。

临证应用时,可随症灵活加减。

患儿,女,5岁,2015年3月29日初诊。

患儿2014年1月28日突发高热、咳嗽,后出现嗜睡、四肢抽搐等症,在外院诊断为“发热诱导的学龄期儿童难治性癫痫性脑病,癫痫,蛛网膜囊肿”,曾服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硝西泮、苯海索、泼尼松、利培酮等药物治疗,目前服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抗癫痫治疗,仍有突发不省人事,双上肢抖动、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双目凝视等,每周发作10余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

精神一般,生长发育迟缓,尚不认识人。

外院2014年3月2日头颅MRI示“松果体区蛛网膜囊肿,脑室系统稍增宽,双
侧脑室前角旁异常信号灶,间质性脑水肿?”;2014年3月21日异常儿童脑电
图背景示“双侧枕区δ、θ混合活动,睡眠期左侧或右侧尖波、尖慢波发放”。

查: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难治性癫痫。

中医诊断:痫证,证属虚痰瘀
毒交夹,损及脑络。

治以扶正固本、化痰祛瘀、解毒定痫。

方用愈痫灵Ⅱ号方加减:黄芪10 g,党参6 g,山萸肉6 g,石菖蒲6 g,胆南星5 g,黄芩3 g,刺五加
10 g,川芎6 g,红花3 g,僵蚕5 g,全蝎2 g,蜈蚣1条,蝉蜕5 g,天竺黄5 g,地龙5 g,牡丹皮5 g,丹参10 g,益智仁5 g,金礞石3 g,羚羊角粉(冲服)0.5 g,冰片(冲服)0.1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患儿1周发作5~6次。

守方随症加减调治近3个月,继服抗癫痫西药,病情基本控制,3个月
发作1次。

【相关文献】
[1] 李文磊,姜亚军.抗癫痫药物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6):
524-527.
[2] 姜玉武,谢涵.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2):186-191.
[3] 李振光,王净净.从“痰瘀同治”论治难治性癫痫[J].中医药学报, 2013,28(6):832-834.
[4] 吴彬才,王净净,李智雄,等.“毒邪致痫”之我见[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4):453-456.
[5] 马丽.毒性中药与以毒攻毒[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3):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