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导学案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导学案5
《故都的秋》导学案编订人:孙烨学习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预习案1、搜集郁达夫的资料,包括:生平简况、创作风格、代表作品。

2、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潭柘寺()落蕊()一椽破屋()廿四桥()房檩()颓废()鲈鱼() 3、通读全文填空,体会本文用词的精当。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来得,来得。

2)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空气来得,天的颜色显得,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秋的,秋的与,总看不,尝不,赏玩不到。

3)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

4)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

探究案1、文中勾勒了几幅故都秋景图,速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

2、在这些图景中,作者描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精读课文,归纳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提示:颜色、形态等),表达了什么感受。

3、作者既没有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更没有涉及香山的红叶,昆明湖的池水。

而是在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所见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是“清、静、悲凉”的最平常的景物。

作者为什么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悲凉”?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