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滑稽(jì)嬉戏(xī)花团锦簇(cù)
B . 栖息(qī)吆喝(yāo)昂首挺立(áng)
C . 沐浴(mù)澄澈(chéng)津津有味(jīng)
D . 寻觅(mì)霹雳(lì)混为一谈(hǔn)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固着种子
B . 我是四月的客人戴来春的洗礼
C .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D .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瑶
3. (2分)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②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③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④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③①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按要求填空。

①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境的诗句:________。

②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

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

⑤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
三、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5. (5分)“八戒”为何取名叫八戒?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6. (10分)(2016·桂林) 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1)
如图是一幅楷书“永字八法”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仿照示例写出其他六法(侧、勒、弩、掠、啄、磔)中某一笔画的形象特点和技法要求。

示例一:趯:钩画,好像人踢脚,全神贯注在脚尖;要求运笔短促有力。

示例二:策:挑画,好像用马鞭策(驱)马;要求仰笔铺毫,轻抬而进。

(2)
对“永”字八法的观察,你有什么启示或感悟?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7. (20分) (2016八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捡回蝉声
文/施龙惠
①直到那天,窗前那棵桑树上传来声声蝉鸣,我才意识到,夏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跨进了季节的门槛,啦啦队似的此起彼伏的蝉声太像一盒录音带,不禁让我想起童年,也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了回来。

②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

小孩子总喜欢把令自己好奇的东西一一放在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

儿时上学的那条路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半个天空,夏天时,我总会呼朋引伴地走,只为了捉蝉。

③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书包搁在路边,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刺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的怀里钻的那副样子吗?只因为树上有蝉。

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了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
心抛出了千万圈涟漪,如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

“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树上喊,树下有人赶快打开铅笔盒把蝉关了进去,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飞走了,那种紧张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个渔夫用计把巨魔骗进古坛之后,赶紧封好符咒再不敢碰它一般。

④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有的用蝉换天牛,有的用金龟子换蝉,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乞求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里的小宝贝。

那时打开铅笔盒就像打开保险柜一样小心,心里痒痒的,也只敢凑一只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呱啦呱啦地讲,我们眼睛瞪着老师,两只手却在抽屉里翻玩着“聚宝盒”,耳朵专心地听着金龟子在笔盒里拍翅膀的声音,愈听愈心花怒放,禁不住开个缝,把指头伸进去按一按金龟子,叫它安静些,或是摸一摸敛着翅膀的蝉,也拉一拉天牛的一对牛角,看是不是又多长一节。

⑤夏天是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天。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里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我们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于是,上中学以后,我便听蝉而不再捉蝉。

⑥听蝉,也是一种艺术。

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那一队一队的蝉敛翅居住在不同的树梢,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头,接着声音就会纷纷出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句句来自丹田,字字都是真心话。

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毋须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

⑦现在,我们常常抱怨世界愈来愈丑陋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摊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泓清泉?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肩而过都不知不觉。

实际上,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影,所以,我以为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因此,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在天地间随意游览一番,我们将会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特别是在聆听一段蝉唱之后,也许你的心灵就会跟着透明澄净起来,平添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⑧让我们捡回蝉声吧!
(1)
孩提时作者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后来便“听蝉而不再捉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

(2)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了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了千万圈涟漪,如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

②那时打开铅笔盒就像打开保险柜一样小心,心里痒痒的,也只敢凑一只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

(3)
文章主要写儿时捉蝉听蝉,但也写了金龟子、天牛等其它小动物,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本文结尾“让我们捡回蝉声”简洁却富有深意,请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8. (25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强者让不适变得舒适
王石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

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

有人说过,“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学习新语言,探索未知领域等等。

但是很多人都倾向于回避这种不舒适,毕竟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让自己遍体鳞伤。

就像狂风中展翅翱翔的雄鹰,就像沙场上驰骋奔腾的骏马,强者永远懂得接受不适,改变不适。

例如,你想要改掉拖延的毛病,你必须要在任务出现的时候给自己设定时间期限,然后立即去做,直到任务完成。

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你必须要与之相斗争,其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这种不适会持续很久,直到有一天你习以为常了,那么你也就不再拖延了。

这个过程,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变得像睡觉前刷牙一样,成为一种习惯。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应该让自己舒适一些,但是后来我明白一些不适有时并不是件坏事。

事实上,你可以学会享受这种不适,例如,我每天都会做一些力量训练,虽然这点不适不会严重到我讨厌的地步,但是人就是这样的,能逃避的困难,我们总能找到借口。

我开始告诉自己,既然锻炼肌肉这点痛苦和不适并不影响什么,我不如坚持下去,看看结果怎么样。

于是,我制定了计划表格,让这点不适参与我的生活,形成一种习惯。

每当我完成15个引体向上,我会在引体向上那一栏写上15,每个月我都会换新的纸张,并总结上个月的情况。

不经意间,几个月时间我已经做了1000个引体向上了。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训练自己早起的习惯,其实每天闹铃一响就起床和再睡几分钟起床效果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前者会有点小不适,后者会更舒适一些。

我给自己制定了闹铃一响就起床的计划。

只要我能在闹铃响后就立刻爬起来,就在纸上写下+1,如今,我已经坚持超过200+了。

后来,我发现任何只要是有一点不适的事情都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以将一件不适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然后你会离不开它,觉得这点小痛苦其实是平淡无奇生活中的一种调味料。

这件事由不适变得舒适,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3)
文中第二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5)
生活中的强者有很多,你最敬佩的强者是谁,请举例谈谈你为什么最敬佩他?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9. (19分)玩味古典: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手下办事人员;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1)
解释画线字。

是吾剑()所契者()遂饮其酒()终亡其酒()
(2)
请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入水求之
B . 心之所向
C . 数人饮之不足
D . 子安能为之足
(3)
请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 . 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B . 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 . 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D . 数人饮之不足蛇固无足
(4)
翻译下列语句
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②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
【甲】文与【乙】文都是寓言故事,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面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国尚思为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
(2)
“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七上·宁波期中) 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旅途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自相矛盾:一直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踏实认真;一直胆小怕事,有时也想仗义执言……尽管不曾付诸于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的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4-1、
三、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5-1、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6-1、
6-2、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9-1、
9-2、
9-3、
9-4、
9-5、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