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
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
在坛里游荡很长时间了,为了能够发个好贴子。
把吉林老家表哥发给我的了一些老照片,在坛里晒一晒,让70后生在东北农村的我们,来共同回忆的一下,哪年、那事!
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我们哪的农村的习俗,文图并茂。
不多讲了----------------上图东北的鸡窝(用稻草编制的鸡窝,鸡下蛋时,特舒服。
好窝下好蛋鸡的美食苞米)
老碾盘(用于碾磨粮食的工具,也是驴的VIP专享)鞭子(用于驱赶牛、马拉车的工具,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三鞭子》的大家见过。
皮梧露鞋(因为四五十年代的交通运输主要靠马车,冬天的车老板必须要有双耐寒耐磨的鞋,在鞋内垫上东北的梧露草,非常暖和舒服。
)土办法杀年猪(在年关底将近,把家养了足年猪杀了过春节,一般的猪都在300多斤。
现在没有养这么大的猪了,也不怎么杀了。
)做棉袄(东北的大棉裤、二棉袄,现在只有老人还穿,年轻人再也不穿了)哪个年代,那家不三四个孩子啊!孩子和鸭子比数量呢!还是计划生育
好!现在生那么多也养不去啊?小时候,玩的老鹰抓小鸡。
儿时的快乐!乡情---看望生病的多年老姊妹(农村没有什么好东西,自家鸡下的蛋,和黑牛豆奶。
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相处,感情深厚!
闲时一旦烟,晒过活神仙!(眼袋杆够长吧!旱烟非常够劲!狗皮帽现在很少见了。
)农闲时,看几把小牌,娱乐一下!(东北特有的纸牌,现在没有人玩了,改成麻将了。
)跳皮筋(东北丫蛋们的最爱,现在没有人跳了,都上网玩游戏了。
)最纯朴的秧歌(没有像样服饰,开心就好!)煮黄豆(农村制作大酱的原料。
想起小葱蘸大酱、黄瓜,那个美呀!)大酱块制作(将煮熟的黄豆,倒碎,摔打成块,用纸包好存放,进行下酱)打场(东北把成熟的粮食作物,收获到家,在场院加工晾晒)大冬天的,坐在火炕上,烤着火盆,抽着眼袋,老姊妹唠唠嗑。
(东北的老姑娘叼着大眼袋,现在可没有那个姑娘吸烟了,火盆、炕席再也看不见了。
)12寸的黑白电视机、单卡录音机那时候的家庭可以了!还有自己设计的什么机器,有头脑的人才!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屋内报纸糊的墙,外地原色泥墙。
(现在农村托邓爷爷的福,老房子没有了。
)泥草房(冬暖夏凉的建筑,现在被砖瓦房和楼房取而代之)包豆包(旧时,东北冬天粗粮细做的一种食物,以年糯米为皮,豆沙为馅。
现在的生活的水平高了,年轻人不喜欢
吃。
这个习俗渐渐的淡化了。
)盐葫芦(用于存放使用盐,过去使用的散装的大粒盐)
铁菜刀(现在用的都是不锈钢的菜刀,铁菜刀很少见了。
)菜墩(用时间长掉木渣的木菜墩,现在个人家用的少了,饭店经常见到。
)牛老板(身穿羊皮袄,头戴狗皮帽,多么憨厚老实的笑容!纯东北农村爷们!)爆苞米花(孩子的最爱,过去的爆米花,真香啊!自己带苞米,1块钱3锅。
)东北过去典型的民居(齐整整篱笆院,两家小草房。
庞龙《我的家在东北》歌中描述的。
)轱辘井(现在轱辘不用了,被电泵代替了。
那时候在自己家中有小井,是村里人最羡慕的事。
)孵化(在炕上孵化鹅仔、鸭仔,因为鹅鸭趴窝少,所以人工孵化。
母鸡在趴窝孵小鸡。
这活现在年轻人都不会干!孵化需要一定技术经验。
)打玉米(打玉米交公粮在农村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将粮食交给国家,将粮食变成钱。
钱用于家庭开销。
)暖意洋洋(在东北正中午时,房檐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鸡也在窗沿上晒太阳。
)琢磨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想一想明年种啥?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打麻绳(东北的自己做的鞋,鞋底用麻绳纳的,麻绳需要手工捻制。
现在这手艺失传了。
)两个小男孩叫大双二双,现在都是30好几的人了,大双他儿子都上5年级了。
整两口小酒(有事没事,有菜没菜,都得喝二两,东北爷们海量!盼望(快过年了,
打工儿子咋?没有回来。
儿走千里父担忧。
)感受丰收喜悦的孩子(这那是苞米,是黄金。
)鸡妈妈与小鸡(鸡妈妈在想,等天气暖和,妈妈带你们到外面走走。
)大铡刀(这刀可没有法和包公的铡刀相比,包公的是铡人的,这是铡草的。
现在看不见了,被现代化的铡草机取代了。
)大白猫(邓爷爷说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放牛馆(小牛倌,刚刚的。
现在想放牛,先交500元罚款再放,国家规定封山育林,牛只能在家圈养。
)老人与古董(仔细看一看,箱盖上的几件物件在现在应该值点钱?大红箱子很气派!燎猪头(在东北农历二月初二有燎猪头吃猪头的习俗,现在只保留吃了,没有自己燎的,都买熟食猪头肉。
)立灯笼杆(在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立灯笼杆的习俗,增添节日气氛。
)黄牛(在东北用黄泥耕田拉车,也是农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有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的说法。
)抓旮旯咯口袋(旮旯咯是猪蹄骨的一块部分,形状比较圆滑。
口袋是用布缝制,内装粮食或沙土。
两物在一起供女孩子们玩耍的一种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