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背景
又该我上每周一次的示范课了,选了几个题都不满意,总想在课
中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总想把好多东西都呈现在一节课上。

顾此失彼,下笔几次都不满意,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

初始设计
【教学内容】
沏茶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册《数学广角》P103例1的内容
【教材分析】
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
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
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
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
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
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
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就是分析家里来客人了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操
作更省时间,属于运筹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难点】思考工序及先后顺序,知道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2.你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名言?
3.师: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

周末,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你看到了什么?你平时沏茶做些
怎样做才能使客人尽快喝上茶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做?大家先想想,完成妈妈交的任务,有哪些事情必须做?
(2)小组合作活动。

现在请你用学具摆一摆,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先把你的安排写在纸上,然后与同桌讨论。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工序及所需时间(板书)
(5)比较谁的方案所需时间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提问:合理是指什么?
(6)小结:合理安排时间要分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情必须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归纳统筹法:(出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
(1)丽丽是一个生活非常有规律的好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7:30出门去学校。

在这段时间里,他要完成一些工作。

(出示课件)
穿衣3分钟洗脸刷牙7分钟听新闻30分钟读外语15分钟吃早餐10分钟
洗碗3分钟烧开水7分钟浇花5分钟
师:这么多事情,小明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吗?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请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计算好时
(2)学生活动
(3)汇报
(4)讨论
(5)小结:有些同学早上起来手忙脚乱,我们也来设计自己的起床后的工作以及放学回来以后的工作,合理安排好时间,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时间的浪费。

2、学生设计自己的早晨。

四、总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磨课研讨与反思
匆匆忙忙准备了一节课,是基于几天前教学研讨会的感悟,从我内心深处是想把自己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对自己所做的课题研究,用课堂来印证,用实践来检验,所以,设计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的《沏茶问题》。

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倡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

一节课下来。

课堂是很顺的,孩子们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课后我也组织了大家进行了课后研讨。

工作坊的老师对我所做的这节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容量较大,涉及面儿广,似乎有点儿高。

经过思考我作了如下更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公开课教案第【2】篇〗
教材分析
教材由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

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

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

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

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教学重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家来客人了,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
生:给客人沏杯茶。

师:星期天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情景图)
师:你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呢
生:接水、烧水、洗茶杯、放茶叶、沏茶。

师:噢,你们要做这么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水呢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
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工序,设计最佳方案。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用工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
生:11分钟。

师:怎么算
生:1+1+8+1=11(分)。

师: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
生: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

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这节课通过简单的最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设计家里来客人,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

有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学会优化思想】
三、课堂练习,综合提高
1.妈妈下班回家做饭要做下列工作:淘米要2分钟,煮饭要25分钟,洗菜要6分钟,切菜要5分钟,炒菜要10分钟。

妈妈要将饭菜都做好,最少要用多少分钟
2.炒鸡蛋要做七项工作:敲蛋、搅蛋2分钟,洗葱、切葱1分钟,调配佐料1分钟,洗锅2分钟,烧热锅2分钟,烧热油2分钟,炒鸡蛋4分钟。

要炒好鸡蛋最快需要用多少分钟
3.教材105页“做一做”1题。

4.说说下面一些事情的顺序。

洗刷盛粥等粥凉喝粥
5.小明肚子饿了,怎样尽早吃啥饭?
洗电饭锅1分钟
放米和水2分钟
煮饭20分钟
烧青菜3分钟
烧鱼6分钟
烧肉6分钟
烧汤6分钟
6.晚上,妈妈对大雄说,“我给你做你最喜爱吃的红烧鱼!不过你要帮妈妈设计一下,怎样安排所用的时间最少。

”请你和大雄一块儿设计一个顺序,使大雄家能尽早开饭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那些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烧水问题
烧水问题
流程图:
流程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公开课教案第【3】篇〗
一、主题与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沏茶问题》
二、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三学段关于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要求指出:
1.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三、教材学情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蕴含“优化思想”的内容,主要分布于以下:
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和体验了优化思想,四五年级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找出最优方案,体验和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优化思想中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价值,促进学生优化思想的发展。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具体结构如下:
《沏茶问题》——在合乎情理下,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事情;
《烙饼问题》——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最少的时间烙最多的饼;
《田忌赛马》——在同样的资源下,使得价值最大化。

《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里的内容。

“沏茶问题”属于“综合与实践”板块。

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引领学生经历活动过程、优化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沏茶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则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灵活应用能力,将课本知识做适度的拓展与延伸,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借助生活事例,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优化思想的魅力。

这节课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活动经验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2.过程与法: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做比较中寻求最优策略,中体验中感悟最优思想。

学习难点:掌握合理安排事情的方法。

四、关键问题设计
关键问题一:沏茶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关键问题二: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关键问题三:流程图中的横向图和纵向图分别表示什么?
关键问题四:怎样安排才能节省时间?如何计算?
关键问题五:同时做的事情是以谁的时间为准?
五、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

(检测目标 1)
2.完成任务二。

(检测目标 2)
3.完成任务二(3)。

(检测目标 3)
4.完成检测与练习。

(检测目标 1、2、3)
六、学习过程
一、直接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沏茶问题》。

二、自主实验,探究新知
1. 理解情境,明确学习目的。

(1)想一想:沏茶要做哪些工作?
(2)猜一猜:小明要让阿姨喝上茶,可能需要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充分理解情境后,再进行思考交流。

2.实验操作,设计沏茶方案。

(指向目标1)
生反馈①:
先洗水壶后接水,不能颠倒。

一件一件做,这样安排需要时间是:1+1+8+2+1+1=14(分)
还有没有比14分钟更少的安排方法呢?在什么地方节省了时间?
对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在烧水时,我们可以做清洗杯子等事情,这样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了。

生反馈②:
生反馈③:
②③这两种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介绍流程图:用箭头连接每一步骤。

生反馈④:
生反馈⑤:
师:④⑤两种你看懂了吗?
生发现:烧水,洗水杯,找茶叶这三件事可以同时做。

追问1:计算时,洗水杯的2分钟和找茶叶的1分钟怎么不算进去呢?
生收获:1,2分钟都包含在烧水的8分钟里面了。

追问2:有没有比11分钟更少的呢?洗水壶或接水可以跟刚才的三件事同时做吗?
生发现:要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

师小结规范流程图:(板贴流程图)
追问3:横向图和纵向图分别表示什么?
生小结:横向表示先后顺序,纵向表示可以同时做的事情。

这样安排,就是在烧水的同时,把洗茶杯和找茶叶两件事同时完成,节约了3分钟,所需要的时间是:1+1+8+1=11(分钟)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再考虑哪些事可以同时做,从而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沏茶的顺序,讨论在最短时间内沏好茶的各种方案,最后选取5位同学的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让学生明白沏茶时要用到科学,顺序,同时的运筹思想,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同时让学生理解流程图的意义,也让他们知道在流程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还可以知道节省了多长时间,明白“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节省的时间也就越多”的道理。

3.再次实验,深入理解优化。

(指向目标2)
生反馈:
(1)拿点心3分钟
有什么办法看出8分钟更长一点?(1+2+3=6小于8)
师出示时间轴,每一格表示一分钟,能把你的想法在时间轴上摆一摆吗?
生上台摆一摆:
(2)拿点心5分钟,生上台将拿点心时间拉长:
1+2+5=8(分)
(3)如果拿点心用了6分钟,最少要用多长时间呢?(指向目标3)
1+1+1+2+6+1=12(分)
师追问:还可以怎么设计?
生发现:可以将找茶叶放到沏茶前面。

仍然是1+1+8+1+1=12(分)。

师:在这个方案中,同时做的事情是以谁的时间为准的?
生:找茶叶,洗茶杯,拿点心的总时间9分钟为准。

师:能不能以时间少的8分钟为准?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还有1分钟才拿好点心。

师:所以在同时做的事情中,我们要以时间长的那个为准。

(隐去时间轴)师:我们通常会用流程图来表示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在沏茶过程中增添拿点心这一步骤对优化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接着引入“时间轴”,直观地呈现安排的事情和所用的时间,为后面做铺垫,突破“同时做的事情该以谁的时间为准”这一难点。

本环节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三、练习巩固(指向目标1,2)
小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8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

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几分钟?怎么安排?
分析: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其他事情。

但是,晾衣服必须等衣服洗完才能做。

因此,这些事情可以这样画流程图。

20+5=25(分)
四、升华总结
1.播放华罗庚简介
师:通过合理的安排,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优化”,早在五十多年前,我国一位著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就已经提出。

2.下面的安排合理吗?(出示,生判断并说原因)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安排时间,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拓宽视野,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并且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了生命安全的教育。

七、检测与作业(指向目标1,2,3)
1.小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要5分钟,收拾房间要4分钟,听英语要听15分钟。

小明完成这些事最少需要____分钟。

(☆)
2.今天是周日,小红要帮妈妈做晚饭,煮稀饭要用40分钟,洗
菜切菜要用15分钟,炒菜要用10分钟,热馒头要用10分钟,擦桌子摆碗筷要用5分钟,小红家中的燃气灶有两个灶头,怎样安排使得妈妈尽快吃上晚饭,试着用图来表示。

(☆☆)
3.爸爸开车和妈妈一起从家外出办事。

爸爸要去办公室取资料,妈妈要去商场购物。

(☆☆☆)
上面是他们的路线图和所需时间。

他们办完这些事情回到家,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八、学后反思
《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内容。

沏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1、教学中,我使用了教材中为客人沏茶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质疑“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工作?”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明确沏茶工序和顺序后,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同桌为一组,根据“学习提示”设计沏茶方案,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展示了使用14分钟、11分钟的方案,当追问“还有比11分钟更少
的吗?”有一个小组提出了8分钟的方案,但在展示出方案后,引起了全体学生的质疑。

在学生指出问题后,该组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安排错误。

虽然在课堂上展示了“错误”,加强了部分学生对“顺序问题”的理解,但如果在第一组学生展示14分钟方案时就强调沏茶的顺序,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3、选出最优方案后,提问“在什么地方节省了时间?”“怎样安排才能节省时间?”,让学生从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在空闲的时间里做可以同时做的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优化思想。

紧接着在课件中出示数学家华罗庚发现和应用统筹法的资料,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沏茶问题”正是应用到了统筹法。

4、对于教学流程图的部分,我直接利用黑板上贴的工序卡绘制流程图,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

画后提问“横向图和纵向图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理解流程图的意义。

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流程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还可以知道节省了多长时间,明白“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节省的时间也就越多”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