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宁县实验初中2015届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配枪上岗,对涉嫌恐怖主义的行为毫不手软。
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执政理念
A.“仁政”和“法治”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和法治D.顺应自然
2.它传入欧洲以后,使依靠“冷兵器”的欧洲封建骑士阶层不堪一击,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是指
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3.2015年“一带一路”成为热门话题,“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请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与之有关的历史信息:
①玄奘西行②指南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③张骞出使西域④郑和下西洋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4.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
相同点中不包括
A.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B.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C.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D.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 C.火药D.印刷术
6.“举国鼓舞欢腾,争求上书,民间疾苦,希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哪项变革后的情况?
A.开放言论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训练新式军队
7.2015年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下列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说法不正确是A.他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B.他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C.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他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被誉为“国父”
8.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标志着中国“雄狮醒来”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成立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10.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下列不属于这类史实是
A.农村包围城市B.改革开放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一五计划
11.《辛丑条约》是刚刚跨入20世纪时列强强加给中国,对中国造成巨大危害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内容中,与卢沟桥事变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的是
A.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B.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C.允许列强在中国驻军D.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12.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是
八七会议会址武昌起义博物馆飞夺泸定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反击
A B C D
13.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其原诗的标题最可能是
A.《甲午悲歌》B.《珍珠港祭》 C.《宝岛沦陷》D.《日寇投降》
14.下列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15.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社会主义制度
C.两弹一星D.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地位
16.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都确立土地私有制
C.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都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17.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
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A.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B.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解决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条件
D.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形成多极化局势
18.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的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十月革命②文艺复兴③工业革命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老泪往下淌,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丘吉尔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A.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事件发生后,美国参战,反法西斯力量壮大
C.事件发生后,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
D.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标志二战胜利
20.近日来,欧美多国举行盛大活动纪念二战欧洲战争终结。
下列选项中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战争形势
B.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正义力量的联合
21.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B.日本都是战败国
C.中国都是战胜国D.美国都从中获利
2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C.揭开了“冷战”的序幕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中符合史实的是
A.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B.《凡尔赛和约》签订——形成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C.罗斯福新政——美国增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D.欧洲联盟成立——欧洲开始朝着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24.2014年5月3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把演讲的重点放在公开无端指责中国上。
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先后抛出“重返亚太”“转向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
这说明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2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
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
”这表明 A .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 .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 .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 .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7分,第27题8分,第28题9分,共25分。
26.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环境治理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的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自然规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
——宋应星
材料二:英国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河流污染问题的解
决,不仅是治水、治污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瑞杰《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河流的污染和治理问题》
材料三:云南省某县统计数据 时间 林地面积(万公顷)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1950年 5.75 327.84 33.3% 1963年
4.94
281.587
28.6%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一
概括宋应星的主要观点。
(3分)
(2)材料二作者认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1分)
(3)仔细阅读材料三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与哪一
事件有关?(1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政府“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的目标献计献策。
(2分)
27.世界历史是一部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彼此联系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
(1)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片,说明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何不同?(2分)
姓名 考试号 座位号 _
…………………………订………………………线……………………………………
材料二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
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
状态。
(《马思选集》第一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化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
分)
材料三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
何产品,……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便利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
家。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3)列举出这一时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的主要发明创造。
(至少两例)(2分)
(4)2014年APEC会议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围绕“亚洲的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请思考
当今经济上各国密切联系呈什么趋势?并举出最能证明这一趋势的世界性组织的宗旨。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
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
大影响的结果。
——军事史家富勒
材料三:(尼克松说:)“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也是完全必要的……一个理由是原子时代的严酷现实。
”
——[M]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自胜》
请回答:
(1)图一是美军为侵华士兵颁发的军功章,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这是哪次侵略战争?战后和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2分)
(2)图二涉及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该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说明二战期间中美的关系如何?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战对二战进程和结果的影响。
(2分)
(4)列举尼克松推动中美之间“建立新的关系”的措施。
根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打算调
整中美关系的原因是什么?(2分)
(5)回顾一百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你认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