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散在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肾散在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治疗中的应用
陈建国
【摘要】选取2008年2月~201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给予益肾散,一个疗程30d,连续服用3个疗程。

对照组常规降血糖、降血压、低蛋白饮食治疗,用药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P<0.01);观察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有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

益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型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3(000)017
【总页数】2页(P3894-3895)
【关键词】益肾散;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治疗
【作者】陈建国
【作者单位】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
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DN的治疗逐渐转向中医领域,现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型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
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2月~201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
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35~74(平均53.5)岁。

临床表现
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饿、形体消瘦、尿频量多等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浮肿、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口唇发暗、眼见发黑、脉象细瑟。

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高血脂9例。

入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消渴肾病,属血
瘀脉络型。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控制血糖、血压,常规西医治疗,保持低蛋白饮食。

诺和灵5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规格 300IU/
(3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85)早饭与晚饭前30min分别皮下注射12U、10U。

加用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
格1mg×7片×2板,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口服10mg,1次/d。

观察组给予益肾散5g,2次/d,早晚各1次。

两组一个疗程30d,连续用药3个疗程。

观察治疗期间花在内核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相关临床化生指标数据。

1.3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对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基本症状消失,尿蛋白(UAER)降低55%以上或恢复至正常,且空腹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压血脂降低35%以上或恢复正常;(2)有效:基本症状改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3)无效:基本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各项临床指标没有变化或升高等。

临床症状分级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规定:轻度水肿
1分;中度水肿2分,重度水肿3分,症状消失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
数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仅为67.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
异具有显著性(P<0.01)。

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40 40 25 12 13 15 2 13 95.0 67.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治疗变化(±s)注:*:P<0.01;#:P<
0.05;##:P<0.01;Δ:P<0.05尿素氮(mmol/L)观察组n 24小时尿蛋白定量(mg/d)血肌酐(umol/L)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418.32±113.94 346.53±147.51*415.72±90.93 380.88±137.79 195.64±6.79 98.68±5.47##189.53±4.49 150.85±5.60#7.3±1.4 4.5±0.7Δ 7.6±0.8 4.9±0.6Δ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s)注:组内相比,▼:P<0.05,组间相比,▽:
P<0.01水肿(分)尿量(ml/d)观察组n 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49±0.82 0.86±0.54▼3.51±0.74 1.85±0.69▽435.64±160.79
1248.68±385.47▼469.53±174.49 645.85±352.60▽
3 讨论
DN属祖国医学“消渴”中“下消”、“肾消”的发愁,又属于肾病范畴内的“尿浊”、“水肿”、“涨满”等。

主要为肾虚日久引起的气阴两虚至脾肾阳虚,淤血内滞,淤血是引起DN的重要病机。

因此,现提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利络法治疗。

益肾散有黄芪、泽兰、牛膝、血竭、丹参五味药组成,凑齐益气养肾、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之效。

针对DN的特点,以本虚标实的方式应用益肾散治疗,3个疗程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7.5%。

肾脏血流减慢,而益肾散中血竭、丹参等均具有强大的破淤、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有效调节肾脏血流,从而改善肾脏缺血、缺氧状态,减慢肾功能衰退。

肾络淤阻、蛋白精微循环不畅是DN尿蛋白的主要发生机制,长期血行滞瑟,加之久病
如络,导致淤血内阻,脉络闭塞,进而精微下泄,蛋白流失,患者出现蛋白尿。

黄芪具有温宜升阳之效,与其它药物联用能够改善肾脏微循,起到祛湿解毒作用。

本组中,观察组患者蛋白尿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泽兰、牛膝等有显著的行水消肿作用,可增加尿量、尿素等的排泄。

本资料中,观察组治疗后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尿量也有明显增多。

综上,益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型具有明显的消肿利尿效果,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玉霞.64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162.
[2]丁志珍,陈卫东.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9(2):284-285.
[3]吴越,高建东.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9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