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一、知识讲解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4.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

)
5.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6.估算坡度
(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α=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
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
二、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据判断
1.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答案 C
解析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回答2~3题。

2.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
C.断块山脉D.峡谷
3.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2.D 3.A
解析第2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第3题,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

4.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根据上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上图(a)中的()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图(a)中等高距是100 m,①海拔<100 m,②海拔在100~200 m之间;从图(b)可知“观测点”在甲山西南,且高程是120 m。

三、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第2题,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区域内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最大高差应接近240米。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答案 3.C 4.C 5.B
解析第3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 m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 m之间,所以高差为55<Δh<65,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 m,但不能是65 m。

第4题,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河流流速最快。

第5题,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可为55米,坝底海拔可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

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约为4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