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现代文阅读 (共25题;共372分)
1.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______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______
这是你的手______老师______孩子小声答道______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______有物质上的给予,______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________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________
________这是你的手________老师________孩子小声答道________
(2)在第8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其中________有物质上的给予,________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3)为什么说“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4)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
2. (18分)按要求写句子。
(1)风一吹,各种形状的鸟窝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仿写拟人句)
(2)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用带下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无声无息(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4)大伙儿决定用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A . 划拳
B . 抽签
C . 赛跑
(5)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去点火,最后,________点火成功了。
(6)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答案。
(7)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
3. (10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
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
A . 亲热
B . 蔑视
C . 仇视
D .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 . 从水里取东西
B .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 顺手拿或拉
D . 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
A . 派(出去)
B . 使离去
C . 消磨(时间、日子)
D . 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
A . “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
B .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
C . “只好摇那个摇篮。
”
D . “我再也受不住了。
”
(5)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人与海》(节选)
老头几乎拼了命捉到一条大马林鱼,却引来了鲨鱼。
当拼力赶跑一条鲨鱼之后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
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
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
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
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
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
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
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
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鲨鱼依然在不断出现,老头儿也不知道究竟杀死或者赶跑了多少。
天亮时,已经筋疲力尽的老头儿把巨大的马林鱼骨带回了港口。
(1)将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动作的词语写下来,数一数各出现了几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用波浪线标出文中画线处的关联词,再反复读句子,有什么感受?
(3)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什么?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 (24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3)近义词手拉手。
巴望——________ 焦急——________ 急忙——________
(4)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他的儿子会想: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 禾苗长不快时,只要拔一拔就能长高了。
B . 做事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能好心办坏事。
6. (15分) (2020五上·市中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漂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董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燕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暮)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殆)。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描写的。
(2)选出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3)读短文梳理信息,把表格填写完整。
(4)写景时,可以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
本文为了写出四季之美,作者更多的进行了________描写,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2分)课外阅读。
祖国山河多美丽
轰隆隆,轰隆隆。
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一张照片是田野。
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
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一张照片是高山。
山好高好高,高得望不到顶。
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一张照片是绿水,水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岸。
渔船星星点点,渔民撒网捕鱼。
轰隆隆,轰隆隆。
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1)小朋友从车窗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田野好大好大,大得________;
山好高好高,高得________;
水面好宽好宽,宽得________。
8. (11分)课外阅读。
神奇的鸟岛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从西宁乘车向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
岛上的奇景令人眼花缭乱.抬眼望,头顶上空遍布飞鸟,红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瞧,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巢和五光十色的鸟蛋,几乎没有我可以插足的空地.
你看,那披一领彩花衫的斑头大雁,小巧玲珑的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环嘴鹬,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亮着动听歌喉的云雀,迈动着长腿优雅踱步觅食的黑颈鹤……
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哩!真是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一个多么欢乐的鸟的乐园啊!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五彩的贝壳,这些五彩的贝壳,托起了我五彩的童年!
(1)将下列词语填入短文第1自然段。
穿过翻过架起飞驰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万顷 ________ ________缭乱光彩________ ________
小________ ________珑 ________张________望五________十________
(3)短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飞鸟、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多,作者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
(4)用曲线画出文中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9. (11分)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
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一有空,我们就呼朋引伴向村边的那条小河奔去。
大伙跑到河边时,连小裤管也顾不上挽起来,就争先恐后地纷纷跳进河里。
水不深,只没到膝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小鱼游来游去。
我们下水后,就在水里跑来跑去,两只小脚丫拍打着水面,“扑通扑通!”水花乱溅,我们乐得哈哈大笑。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
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混浊________ 可怜________ 幸福________
(2)文中的“我们”小时候喜欢做哪些事?其中最喜欢做哪一件事?
(3)短文第一段中的“……”的作用是________;“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
(4)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鱼的过程。
10. (10分)课外阅读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
幼儿们醒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地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个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
原来,园里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
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
”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跑去。
果真①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②小椅子是粉红的,旋转起来,③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们做完早操,走进教室,看见每人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
④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
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笑而不语。
或许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们仰起头,可惜月亮已经下班了。
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可惜春风只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
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还是苗圃的阿姨?……其实,何必要问呢,孩子们,就当着一个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梦,留在你们稚嫩的心田吧!
(1)用“‖”把文章内容分三段。
(2)在文中找出一个过渡段,并用“|”线把承上、启下这两个部分分开。
(3)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属下面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实在事物:________ 联想:________
(4)读下面比喻句、按题意要求填空。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通过比喻,主要表现________。
(5)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了哪些美好的变化?请扼要回答。
(6)作者写本文为了赞扬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
A . 赞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B . 赞苗圃阿姨为幼儿园绿化付出了许多的辛勤劳动。
C . 赞全社会对“祖国花朵”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
D . 赞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
11. (19分)课外阅读
血染的母爱
有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
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
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飞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
但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
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飞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没有活动的力量了。
1
②地位低下而渺小。
2
③没有完成任务就回来了。
3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近义词:搜寻1 辛苦2 忙碌3
②反义词:真 4 善 5 美 6
(3)对于冰心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当病床上的女儿知道是母亲用生命换回了她的重生后,她会怎么做?会对已经死去的母亲说些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
12. (11分) (2019六上·龙岗期中)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这个秘密”指的是()
A . “我”得到老教授的指点。
B . 音乐教授竟被“我”认为是个聋子。
C . 每天清晨,“我”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并得到了她的鼓励。
(2)“多么荒唐”指的是()
A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被“我”当成聋子。
B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指点“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
C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自称为聋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1。
(4)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13. (18分) (2020二上·期末) 课外阅读。
鸡妈妈的新房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鹅大哥说:“房子造得不错,如果在墙上开个窗就更好了。
”鸡妈妈听了,很不高兴。
夏天到了,鸡妈妈的房子里又闷又热。
鸡娃娃都生病了,鸡妈妈这才想到鹅大哥的建议,她赶紧在墙上开了个窗。
清新的空气进来了,屋里凉快多了,鸡娃娃的病也慢慢好了。
鸡妈妈很高兴,她想,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狐狸对鸡妈妈说:“你家的窗子再开大一点儿就更好了。
”
鸡妈妈听了狐狸的话,就把窗子开得大大的。
一天,鸡妈妈从外面回到家,发现少了一只鸡娃娃,她到处找也没找到。
忽然,她在窗台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
鸡妈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
原来,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
她赶紧把窗子改小。
从此,鸡娃娃再也没少过。
(1)请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最后一段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鹅大哥和狐狸都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了意见,把他们的意见写下来。
(3)丢失的鸡娃娃哪儿去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4.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讲究学习方法
“一生勤苦书千卷”这句诗说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这也是他毕生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多看、多做、多商量,就是他学习上的经验之谈。
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做到:多读优秀作品,多动笔练习写作,多和朋友讨论求学的问题。
靠这“三多”,欧阳修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有一次,洛阳的镇守修了一座房子,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庆贺。
三人写好后,欧阳修发现尹师鲁的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非常佩服,决心向尹师鲁学习。
于是,他登门拜访尹师鲁,和他讨论写文章的方法,一谈就是一个晚上。
欧阳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交给尹师鲁看,尹师鲁看后惊叹地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善于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唐‘代韩愈读书时,总要列出提纲,便于理解、记忆;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古人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自古以来,凡是学有所成的人都很重视学习方法。
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选择划线字正确读音
书千卷________(juǎn juàn)读熟________(shúshóu)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________ 佩服——________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________
②(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________
(4)①欧阳修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
②韩愈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
③朱熹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觉得小学生在学习中要怎样傲?
15. (19分)小鹿的玫瑰花
春天到了。
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
他常常去松土、浇水。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过了些日子,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
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
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
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
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
”
一阵微风吹来,说:“小鹿,我闻过你家的玫瑰花,可香了!我带着它的香味吹过森林,大伙儿都夸我‘玫瑰香风’呢!”
小鹿高兴地笑了,说:“原来我栽的玫瑰是红色的,它们很美丽,还散发着香味。
谢谢你们告诉了我。
”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小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概括:
(2)第三自然段中“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改成“几个月过去了,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可以吗?为什么?
(3)文中有多处描写玫瑰花:“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说说句子中加点字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4)请你用格言(或熟语、成语)概括文本要表达的主旨。
16. (9分)课外阅读
我问大自然
请你告诉我,大自然,我怎样才能同你交谈?
我问过小河,可是,派出去的纸船都已沉没(méi mò)。
我问过大山,可是,大山又送回我的呼喊。
后来,吴老师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去问他们呢?大自然同他们最亲热——
问问晒红了脸膛的船长(chánɡzhǎnɡ),他们同海洋、太阳、星辰谈过话。
问问篝火旁的勘探队员,他们同月亮、夜雾谈过话。
问问风吹白头发(fāfà)的科学家,他们同所有的小虫谈过话呢……
(1)找出()里正确的读音。
(2)为了同大自然交谈,“我”分别问过谁?
(3)写出你眼里的大自然。
________的大自然 ________的大自然
(4)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自然?把它写下来,再查资料找到答案。
我的问题:________
我的答案:________
17. (16分)阅读理解
小猴脸红了
小猴要和梅花鹿比爬树,梅花鹿甘(gān)拜(bài)下风。
小猴又去找小鸭比跳高,小鸭说自己不是小猴的对手。
小猴要和松鼠比赛跑,小松鼠说:“那我可比不上你。
”小猴得意地说:“谁也没有我的本领大。
”
老山羊问:“你为什么不和梅花鹿比赛跑,和小鸭比游泳,和小松鼠比爬树呢?”小猴一听,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脸红到耳根子。
老山羊笑眯眯地说:“孩子,谦虚是美德,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学习,这样才会进步啊!”
(1)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________种动物。
从文中找出以下动物的本领,写在横线上。
梅花鹿:________ 小鸭:________ 小松鼠: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出相关的句子。
18. (17分)课外拓展阅读。
大火过后
昨夜,一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句:“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像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红领巾,和一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