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传记》第一课时教课设计华
东师大版
【教课目的】
1、累积文言常用词。
2、领会课文擅长剪裁和组织资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露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难得之处,培育以全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课重难点】
累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露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课方法】
文本研习
教课安排三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因替投诚匈奴的李陵辩白,获罪坐牢,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持续发愤著书,终于达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亮,也是优异的
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坐牢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志向,为历代歌颂。
简介《史记》
司马迁承继父职,做了太史令,承父志竭尽平生精力最后达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史记》最先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
记”原来是古代史册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向来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表达了我国三千年左
右的历史,创始了我国史册的新体例。
共130 篇包含:
12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型。
30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型。
70 传记——给名人作传的类型。
8书——典章、书本。
10 表——大事年表。
自学字词
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案图()可予不()渑池()
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
不怿()衣褐()睨柱()
学生比较说明看课文,将黑体字和部分疑难词语的说明写到下文中,指出划线句句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很是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令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
兵之来。
计不决,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
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
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必然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
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认为其人猛士,有智谋,宜
可使。
”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行不准。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何如?”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准,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
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物归原主。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佳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心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令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行得。
’议不
欲予秦璧。
臣认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
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仪甚倨,得璧,传之佳人,以捉弄臣。
臣观大王无心
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退却固请,召有司案图,指此后过去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行得,乃谓秦王曰:“和
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
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行强夺,遂许斋五日,
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失期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往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
缪 (mù) 公以来二十余君,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
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
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冒犯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
请就汤镬 (hu ò) 。
唯大王与群臣孰商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
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可以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
此厚待之,
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认为贤医生,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医生。
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终不予秦璧。
二、新课讲解
( 一)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很是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
有传,此叫“互现法”。
1 节:廉蔺简介2—7节:物归原主。
8— 11 节:渑池相会。
12节负荆请罪
( 二)集中学习1—7节
1 .领会第 1 节介绍廉、蔺二人的详略不一样。
2.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3.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心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佳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敬外臣的礼仪。
4.蔺相如发现秦王“无心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保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5.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怎样对策?
第一,使出金蝉脱壳,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6.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向来出尔反尔,“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
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②坚明拘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需“坚明拘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 ④提出希
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商议之”,示意秦王杀使者不是好方法。
7.出使结果怎样?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峙状态。
8.归纳:写“物归原主”,侧重表现蔺相如的什么形象?大智大勇。
9.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绘(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②间接描绘(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氛围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有勇有谋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