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乡村“亲子农场”项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
乡科技XIANGCUN KEJI
16XIANGCUN KEJI2017年12月(上)
长沙市乡村“亲子农场”项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李琼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新生代父母教育理念的提升,使亲子旅游市场火热。
在此背景下,“亲子农场”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开发项目,很多相似类型的乡村农场等纷纷向亲子旅游转型。
基于此,本文分析“亲子农场”发展的背景、湖南省长沙市“亲子农场”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亲子农场;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F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34-16-2
1“亲子农场”项目发展背景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保留保护农村原有的特色地形地貌、农业生产风光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等进行结合共同发展,并且从农业生产主导向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观光度假功能为主导转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以田园休闲商业地产为支撑,将原本落后的农村打造成城市周边的具有田园生活休闲体验的美丽乡村,从而改善农民普遍弃农务工、背井离乡的情况,帮助当地村民就地就业,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带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交流、资金流动等,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1]。
另外,新常态经济下中国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国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了人们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之一,由此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近年来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热播,加上社会教育意识的开放和提升,带孩子出去看世界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亲子旅游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热门旅游产品。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有所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亲子旅游市场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应运而生。
2“亲子农场”的兴起及发展现状
2.1亲子农场的界定
亲子农场是一个很新的研究命题,“亲子农场”是综合型的农场,过去类似的乡村旅游项目有休闲农场、生态农场、开心农场、观光农场、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园和农业科技园等。
“亲子农场”是更符合时代需求,突出亲子旅游主体的新型开发模式。
在社会需求和经济利益驱使下,湖南省长沙市周边的很多传统农家乐、观光农场等项目纷纷向“亲子农场”转型。
“亲子农场”开发项目在社会背景下应具有以下特点:位于城市近郊,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物,当地农民是主要建设者和经营者,在景观上以乡村原始自然景观为主,结合农业景观;在功能上能帮助儿童学习农耕文化科普知识,体验种植、采摘、养殖等农业活动;在精神上能感受当地纯正的传统民俗和文化,达到让孩子寓教于乐、磨砺意志的目的,又让父母释放工作压力,享受田园生活,再忆儿时岁月[2]。
2.2长沙市“亲子农场”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亲子农场发展迅速,长沙市周边热门的亲子农场有望城区白箬铺光明村光明蝶谷、望城区格塘镇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长沙开福区沙坪街道板塘社区和道源农庄等。
比如,光明蝶谷开展以蝴蝶为主题的科普、领养、饲养、标本DIY等系列观赏和体验活动。
还有长沙县黄花村新江镇的小顽国农乐园,由一家传统农家乐,提供餐饮、打牌娱乐、垂钓这三类服务,于2015年开始转型将农庄打造成一个以亲子教育活动为主题的自然生态乐园,提供服务项目增多,多为亲子项目,如户外拓展、牧场养殖、手工益智DIY和其他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体验项目,获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虽然长沙市周边亲子农场发展形势很好,但是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仍有很多农场的亲子活动产品少,农业产品不够丰富,不能提供完整的农耕体验;第二,民居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和新建没有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缺乏特色的主题民俗活动,文化教育性不强;第三,很多体验性活动比如制作当地传统美食等商业性过强,与当地实际生产生活是分开的,通常在团队比如幼儿园才能有完整的解说和体验,散客旅游时活动不便于开展;第四,由于开发产品覆盖面不全,功能多样性不够,导致淡
作者简介:李琼(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乡村科技·三农论坛
2017年12月(上)17
季客人稀少,大量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游客以幼儿园小学出游、秋游为主,父母自发带孩子去玩的体验较差;第五,亲子配套设施仍有待加强,村民的经营服务能力跟不上社会需求等。
3长沙市“亲子农场”发展策略
3.1明确特色定位,促进“亲子农场”开发模式多元化
除了目前常见的旅游产品以外,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旅游,可以开发更多的服务和产品满足需要。
比如,把原本大面积的农田划分成以几十平方米为单位的小块田地,形成迷你农场和周末农场的模式,让市民以家庭为单位认养,在经营上可以采用自主管理或委托管理的方式。
农场提供免费种子、农具和限量有机肥料[3]。
农场可实行会员制管理,并提供采收配送服务。
这样便把短期单次旅游行为拓展为长期定期的旅游,也更有利于科普完整的农业知识。
此外,农场还可提供果树认养、动物认养等项目。
还有一种开发模式是农业嘉年华,将嘉年华的娱乐方式融入农业节庆活动中,以农耕时节、开花和丰收季节的农业主题节事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生态田园为主要活动场地,通过举办系列主题创意活动吸引游客,一方面丰富农场的活动模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树立农场品牌,获得宣传效果和旅游收益。
3.2细分市场,促进“亲子农场”旅游产品多样化
儿童是“亲子农场”的旅游消费主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成长特点、旅游需求、旅游特征差别很大,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开展不同的农场项目(见表1)。
除了针对儿童年龄的市场细化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应考虑到团队和家庭散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更人性化的针对性的旅游服务。
3.3丰富亲子旅游产品功能,实现“亲子农场”效益最大化
除了多元的开发模式,细分活动类型外,还应丰富旅游设施产品的使用功能,针对不同季节开发对应的旅游产品,帮助农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首先是季节活动的多样化。
比如,农田在不同季节可开展播种、插秧、旅拍、收割和户外活动等不同活动,使同一旅游产品和项目功能最大化。
农场首先应做到农业种植和养殖产品种类尽量丰富,这是农场体验更加丰富的基础。
比如,水果采摘活动,应考虑水果收成的季节性而种植更为丰富的品种。
然后是农场里的出行方式多样化。
可以根据场地条件设置多样化的交通工具,比如,地势较平坦的农场可以设置亲子自行车等设备,而在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形的农庄可以选择骑马、坐马车等方式;也可以体验传统的乡村交通工具,如骑三轮车、赶驴车、拉平车、拖拉机等[4]。
最后是住宿方式多样化。
为游客提供当地民居改造的民宿、露营帐篷、家庭别墅等多样性的选择,利用住宿特色带动近郊酒店住宿业的发展,并延长在农场的逗留游玩时间。
3.4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亲子农场”文化内涵
发展“亲子农场”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耳濡目染传统文化,因此在农场项目开发中要保证传统文化的地道和纯正。
首先,在建筑景观风格上,应挖掘地域特色,避免同质性。
其次,在建造材料上尽量就地取材,展现乡土文化特色。
然后,可根据地方特色和传统,开发民间习俗活动。
比如,春季可以把采茶泡茶加入到亲子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应尽量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利用当地的茶叶生产、加工、出售等产业基础,加入过程体验的旅游活动,而不是为旅游而设置生产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地道和纯正的体验。
还可以开发父母童年时代的游戏,如跳绳、跳皮筋、跳瓦片、丢沙包、捉蝴蝶和挖蚯蚓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熟练地指导孩子玩耍,孩子有新鲜感和兴趣,父母也追忆了童年,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升华,传统娱乐活动得到了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妍.我国亲子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3(11):206-210.
[2]黄震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1409-1421.
[3]范建丽,朱国兴.基于文化传承的亲子游项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4):21-24.
[4]王璇璇.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24-26.
表1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农场项目
年龄阶段
0~2岁婴幼儿阶段3~6岁学龄前阶段7~12岁儿童阶段
儿童行为心理特征
喜欢到处走动,逐渐学会跳、跑、越过小障碍物等复杂动作,
喜欢看、听、触摸各种物体
具备熟练的跳、跑、攀登等运动能力,对探索周围环境有好奇心。
喜欢模仿成人的工作实践行为,喜好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构筑游戏等
学龄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学习,有很大的求知欲,
偏好体育运动、竞技类游戏
推荐农场项目
看小动物、喂养小动物、玩泥巴、
玩沙和在玉米堆撒欢等
荡秋千、田园采摘、开挖掘机、
玩水和露营等
登山、攀岩、游泳、徒步、迷宫、滑索、
农耕体验和农事科普等
XIANGCUN 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