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op39no7和声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可夫斯基op39no7和声分析
柴可夫斯基op39no7和声特点分析
(一)和声内容
这首乐曲的和声内容比较丰富。

在调性上全曲以D大调为主。

最有特点的是A部分进行了10次的移调模进,使得乐曲色彩更加丰富。

在和弦应用上,用到了重属和弦变和弦以及下属变和弦等。

在和弦外音上也应用广泛,涉及了大量的辅助音和经过音以及延留音等等的应用。

在终止式的安排方面,应用了下属变和弦。

1.移调模进:这是这首乐曲最有特点的地方之一。

在A部分用了多次的移调模进,开始为D大调进人,从第9小节开始移调基op39no7,f小一Gx- -Dx.这9次的移调模进,都是通过属和弦与主和弦的转换完成的,这样鲜明的调式交替突出了《狂欢节》欢快的色彩和气氛。

这样的移调模进中,所有的音组都含有相同的和弦及和弦连接,但却在不同的调性上。

在进行时,都是从不稳定和声V级开始,进入到主和弦I
级上。

在移调模进中动机转移时,它们相邻的两个音组和弦之间的音程距离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从不稳定和声属和弦开始的动机,在选择转移途径时最为自由,其中,'A大、"B大、C大、* f。

这四个调性上都是V一I的进行,而模进有时是可以缩短或加长的。

这样结构有变化的模进可称之为自由模进,它对音乐的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和弦外音:这首乐曲在和弦外音的处理上,应用了很多的辅助音及经过音,偶尔也有延留音。

3.终止式:这首乐曲的终止式比较特殊,拿A部分举例,在A部分结束时,用了“I一V;-I来作为终止式。

引用变和弦连接V,- I 作为终止式还是不多见的。

(二)和弦的结构
这首乐的和弦结构大多为音程结构。

例如A部分,每个声部几乎都在用大量的音程结构,有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儿乎用到了全部的度数。

这样,作者用了大量的音程,同时兼顾了和声的结构功能与色彩功能。

在音程中体现有旋律的冈索,也使得色彩更加丰高,体现出了“狂欢”这一特点。

在B段体C部分时,多用了八度音程结构米增加旋律的和声效果。

可见,这首乐曲中,音程的应用相当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