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
转轨时期是指中国自1978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在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

在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体制改革:转轨时期,中国开始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改变原来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的体制,建立起中央与地方财政相对独立、有一定自主权的体制。

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建立了税收体制、预算制度、债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础制度,为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 政府职能转变: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过度干预经济变为市场调节与公共服务提供者。

这也意味着在公共财政系统中,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的提供,合理安排支出,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3. 资金分配与使用方式的变革:在转轨时期,我国逐渐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对于公共财政来说,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效益和公平。

因此,公共财政在资金分配与使用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注重更有成效地运用公共财政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 财政监督与规范:为了加强对公共财政的管理,转轨时期,我国加强了财政监督与规范,建立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和规范制度,包括审计制度、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等,以保证公共财政运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总体来说,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全面的改革过程,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资金分配与使用方式变革以及财政监督与规范等方面的调整,逐渐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