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小黑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小黑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黑鱼心情的变化和积极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
(重点)
2.能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大海中生命的奇妙有趣,体验故事表达的勇敢、合作品质。
(难点)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带领幼儿了解各种海底动植物,知道“淡菜壳”就是海虹。
(2)带领幼儿玩一些需要同伴合作的游戏。
物质准备:
1.《小黑鱼》PPT
2.音乐5段(海浪的声音、《鲨鱼来了》、《悲伤大提琴》《爱在四月》、《神秘园之歌》)
活动过程:
一、播放大海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大海里的生物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
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都有什么?
二、出示动画课件,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提问:(1)小鱼们都长得什么样?
(2)小黑鱼怎么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3)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小黑鱼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小黑鱼既害怕又孤单。
2.采用关键中断法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大海里到处都有各种奇妙的生命,小黑鱼遇见了谁?
(2)小黑鱼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觉得像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3)为什么小红鱼要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小黑鱼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黑鱼会想什么办法帮助小红鱼?
(5)他们是怎样变成一条大鱼的?
三、利用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团结合作力量大
提问:1.你们喜欢小黑鱼吗?为什么?
2.如果在变成大鱼的过程中,有小鱼不合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呢?
四、延伸活动
(1)请幼儿互相合作,变成一条“大鱼”,一起游起来,感受合作的乐趣。
(2)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到阅读区仔细阅读绘本故事《小黑鱼》
(3)在活动区中引导幼儿观察这本书的画面和平时看到的书有
什么不一样?感受拓印画独特的美,并在活动区投放拓印颜料及印章、布和纸张,鼓励幼儿大胆拓印,自制图书《小黑鱼》,拓展故事情节。
附故事:
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他们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黑得像淡菜壳,他比他的兄弟姐妹科游得都要快,他叫小黑鱼。
一个可怕的日子,从海底里突然冲出一条又快、又凶、又饿的金枪鱼,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走了。
他逃到了大海深处,既害怕,又孤独,伤心极了。
大海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生命,小黑鱼游啊游,碰见一个又一个奇迹,于是,他又高兴起来了。
他看到,水母像彩虹果冻,大龙虾走起路来像水下行走的机器…… 怪鱼像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 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他自己都搞不清…… 森林似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 海葵像粉红色的棕榈树,在风中起舞。
后来,他看到一群和自己一样的小鱼,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
“来游吧,一起玩,到处看看。
” 他快乐地说。
“不行,”小红鱼说,“大鱼会把我们统统吃掉的!”
“可是,你们不能老躲在那儿吧?” 小黑鱼说,“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
”
小黑鱼想啊,想啊,想啊,突然,他说:“有了!”
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他们各就各位,紧紧地游在一起。
等到他们可以游得像一条大鱼了,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
”他们在清凉的早上游,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游。
把大鱼都吓跑了。
中班语言活动:《小黑鱼》
学情分析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感兴趣”。
中班幼儿处于“读图”年龄段,色彩鲜艳的绘本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
《小黑鱼》这个绘本故事,图画采用拓印画的形式,形象生动独特,特别具有美感,孩子们特别喜欢。
而且它是中班上学期主题《奇妙的动物》中次主题《本领有多大》下的一个阅读活动,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已有了对动物的认知基础,并表现出对动物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因此通过开展绘本《小黑鱼》的阅读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
为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在活动区提供了关于“海底动物”的图书,带领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请家长配合给幼儿讲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等等,丰富幼儿经验。
故事中说小黑鱼身体“黑的像蛋菜壳”,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吃的海虹,我还特地收集了海虹壳,引导幼儿观察它的颜色,为主题和教育活动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许多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并且从绘本故事迁移到生活经验,充分让幼儿展开想象。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并且运用动作、表情来大胆表达表现。
中班幼儿在生活中有遇到困难的实际经验,然而缺乏面对困难和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的习惯,更缺乏合作的意识,为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带领幼儿开展合作方面的游戏,如“捕小鱼”、“两人三足”“赛龙舟”等,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本次活动中也加入了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游成“大鱼”的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萌发幼儿合作意识的萌芽。
中班语言活动:《小黑鱼》
教材分析
绘本故事《小黑鱼》是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一个作品,是中班上学期主题《奇妙的动物》中次主题《本领有多大》下的一个阅读活动。
故事情节感人,以“小黑鱼”为主线,通过展现小黑鱼失去伙伴悲伤孤单—看到海底奇妙生物心情变好—找到新的伙伴,想方设法共同吓跑大鱼的情节,刻画了一个勇敢、坚强、机智的小黑鱼形象。
故事中曲折有趣的情节,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愿望,通过观察、理解、想象、表达,不仅让幼儿对海底生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勇敢、机智、坚强以及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核心
的价值。
因此为让幼儿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我采用集体活动形式,和孩子们共同来解读这个故事,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喜爱。
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3个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黑鱼心情的变化和积极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
2.能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大海生命的奇妙有趣,体验故事表达的勇敢、合作品质。
本活动的重点是感受小黑鱼心情的变化和积极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
难点是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品质。
主要采用了以下实施策略:
1.音乐渲染,视听结合。
我通过让幼儿倾听海浪的声音,激发幼儿对大海的向往,通过《悲伤大提琴》的音乐,观察并体会小黑鱼孤单悲伤的心情,通过《鲨鱼来了》的音乐,感受金枪鱼的来势汹汹。
通过《爱在四月》音乐,渲染小鱼们吓跑大鱼后自由自在在海里游玩的快乐心情。
音乐的恰当运用让孩子感受深刻,表达更加充分。
2.有效提问,积极回应。
充分利用开放式提问、分析性提问、递进性提问等,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积极回应和提升,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3.模仿体验,加深理解。
利用体验式学习形式,如模仿龙虾行走,水母游动等,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海底生物特征的理解,通过变“大鱼”的游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等。
4.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用什么办法让心情变好以及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等生活场景,让幼儿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让幼儿形成保持乐观心态的意识,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策略,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所思、所想,这样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中班语言活动:《小黑鱼》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师自身对过程的把控比较自如,幼儿的注意力从始至终都比较集中,完全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这源于孩子们对这个绘本的喜爱,也源于我对故事的有效提问设计以及课件的精心准备,尤其是背景音乐的恰当穿插,视听结合,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和大胆表达表现的欲望。
尤其是看到小鱼们各就各位,游成海里最大的鱼时,我感觉到他们小小的心灵震撼了,我相信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种子会深深的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结尾部分的游戏既具有趣味性,又让孩子体验到了团结的力量与合作的乐趣,孩子们很喜欢,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在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回应技能需更加灵活。
在教学中发现自己面对幼儿的回答回应时比较词穷单一,有时甚至会不自觉的重复,不能进行有效的
追问、抛接、点拨、归纳和提升。
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细心的揣摩,不断掌握回应的策略与技巧。
2.对孩子们已有经验的了解不深入。
比如在引导孩子思考回答“当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你会怎么办?”时,仅有个别孩子举手发言,大部分孩子缺乏相互合作的经验,也有可能是我的提问不够精准直接,导致孩子们不能准确理解我的问题,如果把提问改成:“你们有过跟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事情吗?”可能效果就会不一样。
3.孩子们大胆表达表现能力还需加强。
比如在学习龙虾走路的姿态上,幼儿还比较拘谨,放不开。
如果这时教师能够夸张的引导示范,孩子们可能就会放开胆子,大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