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及其应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意义,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
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2. 周期律理解: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学生需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包括原子半径、电子排布、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的规律性变化。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并尝试用元素周期律来解释实验现象。
4. 课堂讨论准备:学生需准备关于元素周期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以备课堂讨论使用。
三、作业要求
1. 基础巩固:要求学生在课本或学习笔记中寻找知识点并做简要记录,加强记忆和理解。
2. 理解深度: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意义,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 实践操作: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并附上对实验现象的周期律解释。
4. 课堂讨论:学生需提前准备案例,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作业的评价将依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周期律的理解深度、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2. 评分标准:作业总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占30分,理解深度占30分,实践操作占25分,课堂讨论占15分。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运用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此作业设计,我们将全面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作业的完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期待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导。
我们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作业设计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3. 学会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周期表的构造、元素的分类及各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等。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思考讨论:学生需根据所学的元素周期律理论,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元素的电子排布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同一族中的元素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电子层数的增加如何影响元素的反应活性?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作业报告,包括对周期表的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描述、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与反思。
三、作业要求
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和概念,能熟练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各元素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2.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实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规范。
3. 思考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尝试找出元素性质与其电子排布的内在联系。
4.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并反思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作业报告。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成绩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思考讨论和作业报告四个方面。
2. 评价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内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反馈与指导: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需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详细的反馈意见。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3. 教师可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反馈与指导,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这份作业设计方案能够为中职化学课程的元素周期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进度,灵活调整作业的难度和内容,确保作业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以上就是关于“中职化学课程《元素周期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的详细内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