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与信息交互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语文与信息交互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特色】
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出示一只身材小巧的恐龙。

再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飞翔的恐龙。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二、网上学习
1、读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的三、四段,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2、反馈: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3、查找资料:
还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反馈:
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⑵解决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师:借助网络资源,同学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看来网络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啊!同学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进行自我检测。

5、做测试题:
学生点击测试题,自我检测。

想做哪一题就做哪一题。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

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
2、练习一: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⑴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⑵它们有什么特点?
⑶小结: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的方式向咱们描述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模样,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它们的样子。

⑷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就这样,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