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 青年教师展评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海南海南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学生初中学习的三视图知识基础上,同时在上一节课投影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几何体结构的认识,通过三视图以及空间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对空间图形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为后面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应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使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由初中时的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通过Flash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画出简单几何体和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注意作图要求。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是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并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我借助了flash动画,师生观察几何体模型、动手作图并展示三视图,更正三视图的方式来夯实重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课程目标要求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

第二节“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鉴于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在学习柱锥台球后使用材料(如纸板、细铁丝、细棒等)制作几何体模型,能通过观察几何模型由浅入深画出简单几何体和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注意作图要求;
3.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事物模型,进而能够实现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以及借助flash动画对长方体进行演示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投影规律;
2.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模型,动手作图,在由简单几何体模型画“三视图”与由“三视图”识别简单几何体模型的过程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化,同时初步渗透以长方体模型
为载体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体现降维的思想;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再由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组合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在引导学生画三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好作图规则,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行空间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由空间几何体想象它的三视图,由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视图,能就简单几何体画出相应的三视图,也能根据三视图还原出简单的几何体,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形象能力。

为了后面能讲清楚柱锥台体三视图,在学习第一节《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时,点到了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意思,仅涉及到底面是正多边形,在适当摆放时是直立的状态,并在学习了第一节《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后要求学生用纸板、卡纸等制作几何体模型,既是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为学生后面学习三视图、直观图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的前一节课,学生刚刚学习了投影的知识,是这节课学习三视图的基础。

高中三视图要求学生对图形既需要直观地感觉,也需要思辨的论证,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三视图的画法及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并能检验三视图作图是否准确。

为突破难点,我借助几何画板以及长方体载体,通过分析关键点的投影来画图,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动手作图操作确定,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体会画三视图和识别三视图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策略分析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内容是初中内容的一个延续和上升,所以我直入主题,从分析初高中三视图的定义的不同入手,强调了三视图是从几何体的三个方向的正投影图。

为了更生动的表述定义,通过flash动画的展示生动形象地表述了三视图的定义,同时也能形
象直观的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三视图的内在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学生必须要亲自动手作图,第一次是师生共同画了圆锥的三视图,严格按照作图规则,位置关系以及“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作图。

第二次让学生分组画圆台、正六棱柱、正四棱台、正三棱锥,在分组作图这一环节中,我的细节主要体现在:1.强调了几何体摆放的位置;2.准备大量的模型。

倒置的圆台,得出结论:“看不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

正三棱锥的侧视图应该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借助几何画板工具以及长方体载体,我们把正三棱锥放到长方体中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看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视图,一般来讲,俯视图往往能给我们更明显的提示,然后再把三个视图联系起来,应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来得出结论。

第三次是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或者实物模型组成一些简单的组合体,画三视图,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评析三视图画得是否准确。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也帮助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阐述定义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初中三视图的定义:把从几何体前面、
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叫做几何体的正
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而现在,要用上节课学习的正投影来阐述定
义,以长方体为例。

光线从几何体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
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光线从几何体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
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
光线从几何体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
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教师引导,
Flash动画演

师生共同阐述
定义,并分析
初高中定义的
不同。

直接揭示课
题,从学生熟
悉的长方体入
手阐述定义,
明确本节课第
一个所学知识
点。

信息整合:通
过flash动态
演示,在动画
视觉效果下,
学生能直观感
知三视图的定
义.体现实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规律
问题:在三视图中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观察图形总结三视图间的内在联系,总
结作图规则: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强调摆放顺序: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边,
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边。

通过提出问题
及观察三视图
投影过程,引
导学生发现三
视图之间的关
系,教师总结
作图规律的九
字口诀——
“长对正,高
平齐,宽相
等”。

教师通过提
问,以及动画
形象直观的展
示,引导学生
总结三视图的
内在规律.这
是本节课教学
活动的关键
点!
三视图的数量
关系是我们作
图的要求,也
是我们分析三
视图的依据。

板演例题
教学环节
例: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教学内容例题师生由师
生合作共同完
成,教师在黑
板作图,演示
画图过程,强
调注意事项。

师生活动
通过教师板演
示X,规X解题
过程,突出教
学重点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解
题习惯。

设计意图
实战练习逆向思维1.观察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画出几何体的
三视图
补充:能看到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
能看到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

2:给出三视图,识别是什么几何体
教师确定几何
体的摆放位
置,学生分组
画图,教师展
示学生的作图
成果,师生共
同分析并指正
其中的错误。

教师通过几何
画板,借助长
方体模型分析
三棱锥的三视
图,使学生能
从“误”到
“悟”。

学生回答
并注意总结,
在直观感知的
基础上理性思

学生在自主演
练过程中夯实
了基础,师生
共同分析,突
破重难点。

使学生在画三
视图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空间
想象能力,同
时渗透以长方
体模型为载体
解决立体几何
问题的方法。

通过画图识
图,体会三视
图是空间问题
平面化的一种
表示形式,为
后续学习打好
基础。

合作探究强化能力3.①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自己制作
的几何体模型或者是实物,组合成简单的组
合体,并画出三视图;
②展示三视图,让同学想象几何体,并分析
作图是否准确。

学生分组讨
论,合作出题。

展示三视图,
让其他同学想
象这是什么几
何体。

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以及应用
图形语言的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