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试卷]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模拟试卷1及答
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每题1分。

1 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数资料
2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
(B)组距的确定
(C)组限的划定
(D)分布次数的汇总和频率的计算
3 制造业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和按资金利税率分组( )。

(A)都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都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C)前者按品质标志分,后者按数量标志分
(D)前者按数量标志分,后者按品质标志分
4 对某班学生进行以下分组,如表3—1所示,这是(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体系
(C)复合分组
(D)复合分组体系
5 将分配数列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的依据是( )。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组限
(C)分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
6 单项式分组( )。

(A)一般可适用于连续变量的分组
(B)一般不适用于离散变量的分组
(C)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的分组
(D)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和离散型变量的分组
7 对离散变量进行统计分组,( )。

(A)只能用单项式分组
(B)既可用单项式分组,也可用组距式分组(C)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D)既不用单项式分组,也不用组距式分组8 若数据的分布比较均匀,应编制( )。

(A)异距数列
(B)等距数列
(C)单项式数列
(D)组距式数列
9 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A)组距=(组上限-组下限)÷2
(B)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C)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10 组距式分组的开口组的组中值( )。

(A)用相邻组的组中值代替
(B)用相邻组的组距代替
(C)缺少组限,无法计算
(D)用相邻组的组距确定组限,再计算开口组的组中值
11 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元。

(A)750;2500
(B)800;2250
(C)800;2500
(D)750;2250
12 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 )。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等于100%
13 下列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

(A)曲线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饼图
14 统计表的主词是指( )。

(A)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
(B)表明统计总体特征的名称
(C)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D)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15 主词按时间顺序直接进行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调查表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

16 统计分组后所形成的各个组成部分( )。

(A)是许多细分的小总体
(B)各个小总体的性质是不相同的
(C)各个小总体的性质是相同的
(D)各组的总体单位具有不同性质
(E)各组的总体单位具有相同性质
17 统计分组的原则一般有( )。

(A)科学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互斥性原则
(E)随机性原则
18 下列的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A)从业人员按年龄分组
(B)从业人员按城乡分组
(C)从业人员按性别分组
(D)从业人员按部门行业分组
(E)从业人员按民族分组
19 下列数列中,属于分配数列的有( )。

(A)等距数列
(B)品质数列
(C)变量数列
(D)单项式数列
(E)异距数列
20 职工按收入高低分组是( )。

(A)品质标志分组
(B)数量标志分组
(C)可采用单项式分组
(D)可采用组距式分组
(E)复合分组
21 表3—2所表示的数列属于( )。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组距式数列
(D)等距数列
(E)异距数列
22 编制组距数列时,组限的确定应该是( )。

(A)最小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
(B)最小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最大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D)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E)连续变量数列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重叠,离散变量数列相邻两组的组限一般要间断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每题2分。

23 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 )
(A)正确
(B)错误
24 学生按成绩甲、乙等级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
(A)正确
(B)错误
25 连续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
(A)正确
(B)错误
四、综合应用题
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25 已知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3—3所示。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
26 此数列属于( )。

(A)单项式数列
(B)品质数列
(C)变量数列
(D)等距数列
27 此数列中的变量是( )。

(A)日产量
(B)工人总数
(C)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28 此数列中工人数是( )。

(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分组标志
29 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

(A)6、12、12、14、15、18、22、8
(B)0.06、0.12、0.12、0.18、0.17、0.01、0.32、0.02 (C)0.06、0.11、0.11、0.13、0.14、0.17、0.21、0.07 (D)6、18、30、44、59、77、99、107
30 从表3—3中可看出日产量80~90件组的工人数为14人,该人数包括( )。

(A)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
(B)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C)既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D)不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不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模拟试卷1答案
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每题1分。

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统计整理是指按照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的界限。

选择分组标志,是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划分各组的界限,是根据分组标志,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现象属性特征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现象数量特征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生产能力和资金利税率属于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故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平行分组体系是指对于同一总体同时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

对某班学生的分组中,选择按照性别和年龄两个标志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然后再把它们并列在一起,这属于平行分组。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分配数列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

品质分配数列是指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是指按变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对于总体单位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可采取等距分组;当总体单位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出现急剧增长或下降、波动较大时,应采取不等距分组。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①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每个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或最小值),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②组距=组上限-组下限;③组中值是指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即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或组下限+(组上限-组下限)÷2,或组上限-(组上限-组下限)÷2。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一般情况下,出现开口组就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其组限,可以推算出开口组的组中值:①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②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已知,首组(第一组)的上限=1000,末组(第四组)的下限=2000,第二组的组距=上限-下限=1500-1000=500,第三组的组距=2000-1500=500,那么,首组(第一组)的组中值=首组(第一组)上限-邻组组距/2=1000-500/2=750,末组(第四组)的组中值=末组(第四组)下限+邻组组距/2=2000+500/2=2250。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频率是指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
1(或100%)。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直方图是指用来表示统计分布的一种统计图,它的每个条形的宽度表示组距宽度,高度表示各组频数或频率,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统计表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

主词是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宾词是指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统计表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①简单表,是指统计表的主词是按各总体单位的名称或总体不同时间的指标值(主词是时间顺序)直接进行排列而得到的表格;②简单分组表,是指主词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③复合分组表,是指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

16 【正确答案】 A,B,E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7 【正确答案】 A,B,D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8 【正确答案】 B,C,D,E
【试题解析】 BCDE四项的标志属于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是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A项的标志属于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故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19 【正确答案】 A,B,C,D,E
【试题解析】分配数列是指在各组按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所形成的数列。

分配数列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包括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两种,组距变量数列包括不等距数列(异距数列)和等距数列。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0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收入属于数量标志,故该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收入属于连续变量,故可采用组距式分组;该分组中仅仅是按照收入一个标志分组,属于简单分组,不属于复合分组。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1 【正确答案】 B,C,D
【试题解析】按劳动生产率进行分组是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故属于变量数列;分组时各组的组距都为10件,故属于组距式数列中的等距数列。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2 【正确答案】 B,D,E
【试题解析】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以使每个单位各有所属;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可以间断,也可以是重叠的,一般要间断;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每题2分。

2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对于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要符合分组标志选择原则,合理的分组标志有多个,比如对全部工业企业分组,可以按照经济类型、轻重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等分类。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连续变量数列,一般采用组距式;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四、综合应用题
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6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题中“日产量”是数量标志,故此数列属于变量数列;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故属于组距数列,不属于单项式数列;组距相等,均为10,故属于等距数列。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项是数量变异标志,故属于变量;B项属于指标;C项属于变量值;D项属于次数(频数)。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频数(次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

数列中工人数是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故属于频数(次数)。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2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频率是指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

所以第一组的频率为6÷107=0.06,第二组的频率是12÷107=0.11,同理可得第三组到第八组的频率分别为0.11、0.13、0.14、0.17、0.21、0.07。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3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根据“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题中人数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不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知识模块】统计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