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07T16:43:28.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作者:韦吉龙
[导读] 摘要:河道清淤在城市建设与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是生态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海南乐东 572500
摘要:河道清淤在城市建设与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是生态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本文就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展开论述。

首先在清淤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上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阐述了对河道内生物资源、水环境以及下游取水口的保护措施,并在弃渣的处理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道;清淤;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河道治理的开展带来了不小挑战,而对泥沙堆积量较大的河道进行清淤处理就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但在河道清淤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影响,需要工程团队能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1.河道清淤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1有利影响
河道清淤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多积极影响,如定期开展清淤作业能提高河道整体的行洪能力,对洪水的防治和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护有关键性作用。

不管在城市或乡村,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既能调节河道宽度与深度,给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能疏通河床造成水流畅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当河道内的积淤情况严重时,会因河床增高而出现水面抬升现象,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威胁河道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在清淤作业的支持下,能够保证河道内河流的稳定性,避免漫水、河堤冲毁等现象的出现,对稳固河床环境有很大帮助。

河道清淤后筛选出来的河砂既可以满足当地建筑市场的用砂需求,又为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收入。

河道清淤项目的实施是保护河道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河流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1.2不利影响
若没有在河道清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清淤期间制定有效的防护方案,那么就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在生物资源方面,由于河道内水生生物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也存在差异性特点,清淤工程若没有在作业前对河道内生物的繁衍环境进行明确,设置健全的保护措施,那么就会破坏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水质方面,清淤作业过程中难免会搅动河床底部的淤泥,若相关单位没有事先对淤泥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清淤方式进行合理选择,那么淤泥中的污染物就会移动到上层水环境中。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河水质量,威胁和内部生物的安全,还会给周围居民的日常用水造成困扰。

在河流形态方面,部分地区的河道会因复杂的地理环境而难以开展清淤作业,需要通过人为方式来改变河道形态,从而为清淤作业提供便利条件。

但原始河流形态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河道内生物的生存,还会给河岸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破坏。

如河流流速的提高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影响河岸的稳定性,在河道治理与后期管理上也会增加难度,造成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

2.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2.1生物资源上的保护
河道给大量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供鱼类生息繁衍。

若在清淤作业时没有对河道内鱼类的产卵场所进行明确,并对其造成了破坏,那么就会给区域内水生生物系统的良性循环带来阻碍,所以要对以下几点提高重视。

第一,清淤工程要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对河道内鱼类的分布、主要运动轨迹以及产卵地等信息进行掌握,从而为清淤方案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针对某河道内存在的特殊物种,需要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

若清淤施工会严重影响特殊物种的生存,则要取消对该河段的清理,以免破坏生态系统。

第三,工程人员要提高对河道内生物的保护意识,在清淤作业中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河道中还会存在大量的悬浮物质,在清淤作业期间会影响其浓度大小。

而对悬浮物较敏感的鱼类或其他生物会因浓度的改变出现大范围移动现象,间接影响了区域内的水生生物系统。

所以清淤工程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借助预测技术来对河道中悬浮物的浓度进行判断。

后期可以通过分段清淤的方式来保护内部生物群体,以免宝贵的生物资源受到不利影响。

2.2水环境上的保护
淤泥中携带的重金属元素若被释放会对河道内的水环境有破坏作用,威胁水生生物和周围居民的安全,因此清淤工程要对河道内底部淤泥的成分进行全面了解。

首先,技术人员要分析出淤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性质,为清淤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保障。

若断定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较低状态,则可以将正常的清淤方案应用到实际作业中,节约作业时间与资金成本。

其次,清淤工程要实时监测河道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范围,采用对泥沙搅动程度不高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对水环境的大范围影响。

最后,清淤工程要与河道周围的居民进行充分对接,将清淤周期和施工安排等进行公示,在为居民安全用水提供保障的同时,为生活用水环境的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2.3废渣流失上的防治
河道清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若没有对这些废渣进行妥善安置,那么就因其自身含水量较大的特性而导致过度流失现象的出现,影响周边水土环境,具体防治措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清淤工程要对废渣的存放场所进行慎重选择,一般以废弃后的矿坑来作为主要场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渣的流失度。

第二,在河道清淤期间需要对废渣进行临时处理,为了防止废渣堆放处出现流失现象,可以通过铺盖布苫的方式来进行围挡,以免废渣流入河道内,影响水环境的同时增加清淤工作难度。

第三,若废渣存放场所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高,则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方式来巩固土层。

一方面能起到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4项目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保护
加强施工期间环境保护,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方式,严格控制在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设计界限范围内施工,严格按施工要求分段进行,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尽可能降低清淤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加强项目区域内水污染防治管理,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及时间,对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对运输道路采取洒水措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建立河道清淤“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运输、统一堆放、统一使用。

结论:在生态保护理念的传播下,很多河道清淤工程在施工中给环境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根据河道稳定及水资源利用等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让其中的保护措施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因此,河道清淤工程要注重先进清淤技术的运用,并将生态保护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不破坏河道结构的前提下开展清淤工作。

工程完工后,将极大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龙.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7(7):64-65.
[2]李琦,汤建新,郑程.探讨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v.32;No.165(4):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