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分)
太阳从花园里收敛起它金色的余huī,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的清辉静柔如水。
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瞬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
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忱地摆弄她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冬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xiáng地卧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余huī ()袅.娜 () 安xiáng () 遗憾. ()
(2)“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下面几个解释,文中的“瞬息万变”的“息”意思应为(2分)( )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滋生,繁殖⑥利钱;利息
(3)将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0分)
(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6)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7)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家人团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
....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
....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
4.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2分)()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天上的街市》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C.《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国人道.之(在路上)
B.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C.身亡.所寄(无,没有)
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6.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中“是”是动词。
B.古人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如“尊君”与“家君”,前者称自己的父亲,后者称对方的父亲。
C.“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上”和“下”是表示方位的名词。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的语境义为“理所当然”。
7.名著阅读。
(9分)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叙述,有误
..的一项是(3分)()
A.书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
B.悟空得知“弼马温”的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玉帝赏赐的夜明珠被贬到了蛇盘山的鹰愁涧,后随唐僧西天取经,功成后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战胜赛太岁,救回了朱紫国的王后。
(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
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
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
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
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
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
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
孙大圣也要上前。
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
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大众不知,以为走了。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
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
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有改动) ①选文涉及《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选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
(2分)
②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8题。
(5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素秋:秋天的代称。
8.(1)首句中“悠悠”有何表达效果?请简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
”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
闻者传语:“盲者得视。
”众犬吠声⑥,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③李君:李先生。
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
④豚:小猪。
⑤行:不久。
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
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
⑦翕赫:翕:聚集。
赫:盛貌。
此指轰动、惊动。
9.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划分一处,用“/”标出)(1分)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①及.其家穿井()②国人道.之()
③欲.持去()④间一岁.余()
1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盲者得.视
B.后人见桑中复.生李将复.何及
C.闻者传.语传.不习乎
D.以余.浆灌溉间一岁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14-17题。
(10分)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
”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
”皇帝说, “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4.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①段中写道:“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描写了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嘀嘀咕咕地都想了些什么。
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温暖的劈柴》选段,完成18-22题。
(16分)
温暖的劈柴①
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
那时
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
....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的感情。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
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
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
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
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
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
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
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注】①劈柴:劈好了的木柴,用于引火或取暖。
18.“我”的心理活动,也存在一条暗线。
请你用文中的三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
....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3分)
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母老,不远游”,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的标题,作者为什么要用“温暖”一词来形容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40分)
23.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晖niǎo详hàn (2)① (3)每一片叶子难道不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吗?2.(1)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江春入旧年(3)我寄愁心与明月(4)夜阑卧听风吹雨(5)淫慢则不能励精(6)山入潼关不解平(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C
4.C【详解】C.错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的代表作。
故选C。
5.A【详解】A.国人道.之(讲述)。
故选A。
6.B【解析】B.有误。
“尊君”是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称自己的父亲。
故选B。
7.(1)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B项表述错误,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
(2)①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
②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贪图功名、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③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1分);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1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8.“悠悠”既形象地写出远别家长,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久,又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情态。
(2)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思亲的愁苦。
9.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意思是:有个患有眼睛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故断句: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10.①待,等到②讲述③想要④年
11. B【解析】考查一词多义。
A.得到/能够;B.又/再、又;C.传播/老师传授的知识;D.剩下/多出来的;故选B。
12.⑴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⑵这树有什么神灵,这是我随手种下的罢了。
1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轻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和感悟。
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结合叙述的事件和关键语句理解主旨,进而得出感悟。
甲文,《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文中最后“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由此得出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乙文,“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借桑中生李的故事,主要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
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两则故事给出相同的道理,不要轻信传闻,要认真思考,客观看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乙参考译文】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
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患有眼睛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
”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
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
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有什么神奇的?这是我种的李树罢了。
”于是砍掉了它。
(选自《新辑搜神记》)
14.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真相。
15.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子、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
这反映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性格特点。
16.【示例】我怎么看不见新衣呢?难道我就那么愚蠢?且不管它,说不定我能摸着后裙呢!哎呀,这后裙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我真的不称职,或许根本没有那件新衣?管它呢,我就装着拾起
后裙吧,那些愚蠢而不称职的家伙是看不出我在装的。
好了,皇帝要走了,看样子我是真的拾起后裙了。
就是没有,我也要装到底,不能让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17.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畏,所以讲真话。
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
18.憋屈;愧疚;暖(温暖)。
19.“毫不犹豫”一词准确地写出了年轻时候的“我”全然忘记年老母亲的存在,表现了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那种贪玩、粗心、缺乏家庭意识的性格特征,为后文“我”的愧疚埋下伏笔。
20.“噌噌响了好几声”,反映了家庭的冷清,生活条件的艰苦。
“终于一闪一闪的”真切细致地写出了火苗的出现。
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赵大爷悉心帮助母亲的温暖场景,一个不怕麻烦、不计得失、细致入微、热心助人的赵大爷形象跃然纸上。
21.父母老了,生活自理能力欠缺,需要子女照料。
另外,老人大都来日不多,子女应尽量抽出时间多陪老人,免得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但是,如果尽孝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还是应该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报效国家,用更高层次的“忠”取代自我的“孝”。
22.一方面,劈柴燃烧能给人带来温暖;另一方面,赵大爷平凡而体弱形同劈柴,他的心灵就像燃烧的劈柴热忱而温暖。
用“温暖”一词形容劈柴,寄托了作者对赵大爷的感激和赞美,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三、写作。
(40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