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配合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
报告(经验交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牵引治疗中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痛病症中的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年轻化。
正是由于中青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特点。
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治疗影响工作生活而乐意接受非手术治疗。
1998-2006年间, 笔者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 应用推拿, 牵引及中药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 男38例, 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7岁, 其中以30~50岁的青壮年居多, 共计46例占76.7%;病程最短2小时, 最长的7年;有腰部外伤者24例, 负重致病者15例。
咳嗽用力排便引发者6例, 长期不良坐卧姿势引发者3例, 无明显诱因发病者12例。
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与坐骨神经痛或腰神经放射痛。
临床诊断经x 线、CT或MRI证实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推拿治疗
1.2.1.1穴位推拿:取患者俯卧位, 先在肾俞、腰阳关、环跳穴作点按、揉按、振荡等手法, 继在承扶、委中、承山穴作点按摩30分钟为宜。
1.2.1.2患者取俯卧位, 医者站在患者右侧, 沿脊柱两侧从背部向腰臀部施以滚法, 反复3-4遍, 然后以双手大拇指横向点按压痛点, 并重点按压双侧肾俞。
大肠俞穴, 以起到弹拨和松懈粘连的目的, 接着, 医者两手重叠稍用力按压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若下肢疼痛、麻木者, 再以滚法、拿捏法作用于下肢后面及外侧面(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循行途径)反复2~3遢。
1.2.1.3最后施以腰部侧扳法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右侧为例), 患者取俯卧位, 在滚法、拿捏法完毕后, 医者位于患者左侧, 以左手掌根部按压突出的部位, 右手扶住患者膝部, 轻柔缓慢地向左后方侧扳, 直到听到腰部发出“咔嚓”声为宜;左侧以同样方法施术。
1.2.1.4旋转复位法:以左侧为例, 患者取左侧卧位。
全身放松, 左下肢伸直, 并与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
右下肢屈曲, 右上肢放于身侧, 医者右手扶住右肩关节, 向外用力, 左肘部放在患者骶髂部向内用力, 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施力;右侧以同样的方法施术。
1.2.2牵引疗法:患者取俯卧位, 全身放松, 医者以特制绑腿带(中间宽20cm, 两头窄, 长约40cm, 末端以铁环连接)固定双踝周围, 通过悬吊架上的绳子及滑轮把双下肢慢慢升高, 高度以患者下腹部悬空于床面以上为宜, 一般悬吊10~20分钟, 结束时, 力求缓慢放下牵引绳以免体位改变而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 并静卧5分钟左右再起床活动。
1.2.3中药:方药组成:赤芍、丹参、怀牛膝、伸筋草、元胡、肉桂、乳香、没药、独活及木瓜。
将方药碾成碎末以布袋包扎好放于盆中, 与2~3块毛巾一起煮沸15~20分钟后, 拧干平铺在腰部;边
热敷、边做腰部按摩, 冷却后再加热, 反复热敷6~8遍, 以皮肤发红, 但又不引起灼痛为度。
以上治疗方法, 1次/天, 14次为1个疗程, 结束治疗后嘱患者配戴腰围固定带。
以保护腰部。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 直腿抬高可达80°左右, 能恢复工作;显效:症状部分消失, 直腿抬高超过70°, 可以恢复原工作;好转:症状部分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可从事较轻的工作;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 不能参加正常工作。
2.2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3个疗程后, 并经随访观察, 临床治愈32例(5
3.3%)显效15例(25%)好转10例(16.7%)无效3例(5%), 总有效率为9
4.8%。
3讨论
从病因病机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旦发病应及时、系统地进行治疗。
腰椎间盘是由上、下软骨板及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发生本病的原因为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力较弱, 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受到内外因素的挤压、牵拉和扭转的椎间盘, 由于弹性减弱而导致其髓核向纤维环破裂处膨隆或突出压迫神经根, 出现相应的神经分布的感觉异常或患侧下肢活动受限:另外神经根除直接受压外, 神经本身还因受压而产生学运障碍, 如供血不足、缺氧、静脉瘀血, 以致神经根水肿、炎性反应及继后的鞘膜粘连和纤维化的反应改变, 这在临床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再者,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腰腿痛”、“痹证”等范畴。
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仰则恐仆, 得
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咳, 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语》载:“腰痛拘急, 牵引腿足。
”祖国医学认为腰腿痛多由肾虚, 风、寒、湿邪侵袭肌表, 流注经络, 或因跌仆损伤, 瘀血内停, 经络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现在多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就此症而言多为寒凝经脉, 气滞血瘀所致。
故治疗时, 应用推拿配合适当牵引, 可增宽椎间隙。
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松解粘连, 整复后关节紊乱及加强局部循环, 促使受损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和相应缓解了腰部软组织的痉挛症状;再通过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的中药热敷, 药物“直达病所”使局部皮温升高, 血循环加快, 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 能更好地发挥“舒经活络, 解病止痛”的作用。
推拿、牵引、中药相结合的疗法, 简单、易行、经济, 患者较易接受。
疗效也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