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于写真事,抒真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在于写真事,抒真情
作者:宁奇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2期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就是对自然、社会、人生
有独特的感受。

所以,作文首先要源于真实的生活,要敞开心扉,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真真
切切地表现自我。

写真事,抒真情,才是回归作文的本真。

一、写真事
要让学生写真事,又谈何容易。

学生认为自己每天家里学校,两点一线,没什么生活,
脑子里一片空白,没事可写。

实在没办法就翻翻材料,胡编乱造,或人云亦云,俗不可耐;或
陈年旧事,勉强成文,既缺乏时代气息,又缺少新意,更无个性。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引导学
生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引导学生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我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材,作文就是表现
自己。

引导他们意识到“自我”的重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就是他自己。

有了这个
觉悟,他们才会独立地思考,才会活出自己的个性和体味出生活的滋味,这种人生的感悟是没
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所以,要写出真“我”,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独特领悟。

第二,引导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

自然界的万物千奇百怪,就连世界上的叶子也没有两
片是相同的。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自然,捕捉事物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谁有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谁的素材就有个性。

我鼓
励学生写观察笔记,每周最少一篇,多者不限;但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捕捉事物的独
特之处,发现各自生活的与众不同。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放宽了评分标准,以10分为最高,好的还可得10+,或10++。

作文平时40分,我又加了创新一项10分。

坚持周周讲评,好
的文章让他们自己朗读,然后共同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求同存异,互相
启发,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第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闪光点。

有了生活素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作文,写真也并
不是一味地写实。

怎么办?要对素材进行分析,要有所选择,要能发现生活的闪光点,要有正确、健康、积极的见解。

一次,有个男生写同他一起住宿的同学,真可谓形象生动,却有讽刺挖苦同学的情绪。

我当即找了这名学生,引导他发掘有意义的材料,并指出不足;还找了周记中所写的那
个男孩,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直起腰杆克服自卑。

这个男孩在教师的帮助下,写了一篇很好的周记。

并在全班宣读,让他在班里树立了威信,找回了自信。

以后我就特别强
调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在此问题上师生们取得了共识。

第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真事,还要训练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通过想象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再把这种联想用语言生动地表述出来。

实践中,学生懂得即使写同一件事,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即使从同一角度写,
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趣。

二、抒真情
抒真情的关健在于有真情实感,又对生活有独特感悟。

如何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呢?我认
为要让学生抓住情感触动的瞬间,帮助他们捡拾丢失的真切体验,要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分析,还要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捡拾丢失的真切体验。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肯定不是无动于衷的,总会产
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悟就是人们对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没
有情感体验,只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情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或丢失了,或不够耐心地挖掘。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总是创设情境,及时指导,抓住情感触动的瞬间,还启发学生多
想几个为什么,比如,当时的情景有什么特殊,想法怎样,心情如何,有什么触动。

就这样帮
他们捡拾丢失的瞬间感受,帮他们发掘事物固有的内涵,揭示最本质的东西,以增强他们对真
切体验的认识和关注。

第二,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事物的不断认识、思考和分析,因此要引导学生拓展认识的空间挖掘事物深刻的内涵。

讲评课上老师发动学生讨论,思考生活
中的一些事情,比如父母、师长、同学以及社会上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否倾注了人间真情,每件事情后面隐含着什么。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原本平淡的事情中有其动人的或本质的东西,
这就是真善美,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就是人生感悟。

第三,重语文素质的培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真正的好文章是要写出真情实感的,因此
作者不仅要有理想的境界,还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那当然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作
文要走读写结合的道路。

我让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广泛的爱好中,汲取思维和语言的营养,提高语文素质。

宁奇珍,湖南邵东县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