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迷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事会 104乎可以买下整条华尔街。
可是华尔街被我们买了之后,还是华尔街吗?并购,归根到底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
投资是讲效益的。
要保证投资的收益率能够高过融资成本(即ROIC ≥W ACC )。
这个条件非常难以满足,这也解释了大量实证研究所揭示的高达70%的并购失败率。
对于缺乏资本市场经验,尤其是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能把失败率降到70%以下吗?迷思三:我们国家的并购应以国家为主导,国有经济为龙头。
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我一再强调,并购是投资行为,任何投资只有在满足投资收益率大于资金成本的情况下,才可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和财富的增加。
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由于软预算约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 ),却容易患上投资饥渴症。
拼命投资把规模做大,能为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责的代理人提供大量的寻租机会。
这个科尔奈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详细论证过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更多了一层复杂性。
在我们国家,生产要素市场的开放并不彻底,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的价格是被国家严格控制的。
在这种利率被严格管制的背景下,资金价格被严重低估,背离市场价格。
这种情况下,ROIC ≥W ACC 反而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那些能够从现有金融体系中以被压制的廉价成本获得资金的企业(大部分是国企)会发现到处都是好的投资机会,因为这些决策人实际感受到的资金成本可能是零。
任何一个能带来正收益的投资项目可能都是好项目。
这种情况下,以国企为主体推动并购,目的可能是好的,带来的结果却不尽然。
回到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例子,虽然投资主体是民企,但由于诸多地方政府在资金及其他要素(土地)上的介入和配合,也已偏离了私营资本投资的实质。
或许李书福感受到的资金成本也是零。
但这样的投资明智吗?娶到好莱坞女明星的农村小伙会有幸福的婚后生活吗?我想,只有扎扎实实地在制度层面解决结构性问题,深化发展资本市场,学习国际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才可能真正感受到一个春天的来临。
并购的迷思
仅以3.4%的市场份额,如何引导全球并购市场的复苏?这些不着边际却深入人心的论述,反映更多的是一种急迫而浮躁的心态
2010年,也许是中国并购史上具有特殊意
义的一年。
年初,在国际汽车界寂寂无名的中国
企业吉利宣布成功收购沃尔沃。
按照李书福的叙
述,这是来自中国的农村小伙成功娶到了好莱坞
炙手可热的女明星。
一时间,中国企业全面出击,
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几乎都能看到民
企和国企的身影。
这一轮并购热潮,已被上升到
民族的高度,被赋予了超越商业活动的更大的含义。
在这里,我有些不识时务,想回归到关于并
购的一系列常识中来。
而在这些常识的映衬下,
才发现我们关于并购的很多理解其实都是迷思。
迷思一:中国正领导国际并购市场的复苏。
这绝对是一个假命题。
诚然,并购有周期性。
继
2007年全球并购规模创纪录地突破四万亿美元大关之后,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并购
规模在2008年降到 2.9万亿美元,而2009年的
情况与此相若。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Dealogic 的
统计,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的总规模是1000亿
美元(包括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在亚洲居日
本与澳大利亚之后位处第三。
作一个国际比较,
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是全球市场规模的3.4%。
这个比例甚至远远低于中国GDP 占全球7%的
比例。
仅以3.4%的市场份额,如何引导全球并
购市场的复苏?这些不着边际却深入人心的论
述,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急迫而浮躁的心态。
迷思二:现在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
上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机。
这是一个貌似正确的命
题。
在全球经济全面衰退、哀鸿遍野之时,中国
经济保持亮丽表现,率先走出低谷。
中国不缺钱,
中国企业不缺钱。
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
突破2万亿美元,而许多大型央企手中动辄持
有数百亿美元的现金。
这种背景下,利用手持现
金到国际市场上购买因为金融危机之故而估值相
对偏低的股权和实物资产,似乎是一个符合逻辑
的选择。
然而,这个逻辑中有一个缺环,那就是
这些东西被中国企业买了之后还值这么多钱吗?
2009年2月份,盛极一时的金融巨无霸花旗集
团的股票市值掉到只剩80亿美元,是工商银行
的十七分之一。
按当时的估值,中国外汇储备几
olumn 作者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 博士生
导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博士,曾先后任职麦肯锡及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并获香港大学终身教职文/刘俏专栏
C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