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德无以为师,无风无以为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德无以为师,无风无以为校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非常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
俗
话说;“无德无以为师”。
真正的一名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
作为教师,本身就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以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作为教师,既要有师德,也要有才学。
德是品德,是灵魂、导向和目标,它体现的是社会境界;虽说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需要的是才能、才华。
那么,德与才孰轻孰重,谁先会后呢?没有才的充实,德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心办坏事。
因此,这似乎成了一个没有悬念的概念,教师肯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
但是,我认为应该是以德展才,也就是说教师的才华是建立在他的品德之上的。
那么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私欲膨胀,金钱
至上追逐利益,而此时教师只顾赚钱,只谈利的同时,更有一些新闻,网络媒体频频报道教师性侵学生,教师严重体罚学生,这让我们当教师的情何以堪?这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
一、师德师风的意义
教师对师德师风这四个字非常熟悉,但真正理解师德,
师风的又有几个,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所在,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
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众望所归。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地方,是知识创新的地方,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
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领路人。
教师作为学校道德的主体,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是引领学生的标准,是衡量“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尺度。
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来影响学生,来教育祖国的未来接班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地方,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以及各列观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的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的素质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校办学的校风是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树立好师德师风
在当今社会上我们知道有一部分人对教师嗤之以鼻,
说教师只有去权力观,金钱观,而没有育人的道德观:也有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比喻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说教师高尚,我认为这种高尚不是培养了多少人才,而师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这就让我们深思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树立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师风。
(一)以最真挚的情感去关爱每个学生。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不是死板的,而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关爱的温暖,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
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尊重学生要学会倾听、理解、宽容,和懂得赞美学生。
2、言行为导向。
教师通常会说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这就是教师要从语言、行为上给学生做表率的作
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因此,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职业教育时期的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而且要有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和志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把全部心血无私地倾注在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使学生从教师的工作态度中受到影响,得到启发;这样往往起到说教起不到的作用。
(二)以理解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管理学生中,
教师更要有理解之心。
有时候,理解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些鼓励,就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1、理
解学生的犯错使彼此之间更加和睦。
在现代社会,老师都有犯错的,何况学生不会犯错。
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不能急躁,更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批评。
更多的时候,应该宽容对待,理解学生,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给学生一次机会,让他们有改过自心的机会,接纳学生的缺点,使其缺点变成优点,让他们感觉到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
增强自信心。
有时候,教师的理解远远比我们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
2、倾听学生的意见让教师更加完美。
职业学校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们会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这时候教师应该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建议,真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从而反思自己的工作,用真诚换真心,真心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让教师在教学中、管理中真实的成长,使教师变得更加完美,这样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更加钦佩教师。
3.维护学生的利益就是教师的义务。
作为教师,首要的义务是什么?教师的义务是保护我们的学生,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对学生给予加倍的呵护,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同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的特殊使命,我们只有依法育人,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维护学校的名誉,维护我们教师的作风和学风,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有义务去培养好祖国的接班人,如果我们连这些都做不到,如何称之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