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11、《花脸》1课时2、《我爱篮球》2课时3、《自行车》2课时古诗诵读《题临安邸》1课时语文乐园(一)3课时1、花脸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什么是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花脸是俗称。
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
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3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好大: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
好特别: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④指导感情朗读。
师: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它?2)了解关公此人。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读懂并赏析简单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短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课文的深入解读,包括文中的主旨、情感和语言表达。
写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特别是提高学生构思文章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深奥或抽象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释。
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度,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问或讨论,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简要介绍新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朗读、讨论和解读。
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 讲解与探讨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拓展阅读和文学鉴赏活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2少年闰土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少年闰土》。
随机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组织分段朗读课文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初识闰土,了解特点、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3、组织学生做游戏、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5、质疑。
(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6、完成练习: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第一章人之初第一课读后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主旨意义。
2.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善良的。
3.掌握如何写好读后感,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大意。
2.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掌握词语和句子结构。
3.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考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带领学生梳理读后感的写作结构。
5.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此节课程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初衷,并且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对于某些理解较差的学生,课程难度过大,需要适当调整课程难度。
第二章昆虫的世界第三课比喻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的基本含义。
2.熟悉生动具体的比喻词的用法。
3.带领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步骤1.讲解并举例说明比喻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比喻词,理解比喻的修辞效果。
3.讲解比喻中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4.学生通过举例练习,自主进行比喻创作。
5.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每个小组的比喻创作。
教学反思比喻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它的背后却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课程模式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中华名族食物文化第四课孔府家宴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
2.熟悉和掌握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掌握如何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讲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中文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引导学生发掘并总结汉字的构造规律,培养对汉字的敏感性。
4.以《孔府家宴》中出现的词语为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的方式。
5.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搭配巧妙的汉字造词,表达出各种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教学反思对于中华名族食物文化这一主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关于菜系和食材等方面的知识。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5篇

鄂教版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5篇鄂教版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1《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制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预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分散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生疏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同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老师出示重点词,同学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同学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沟通。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制造出来的?同学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制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教师授课教案文档五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教师授课教案文档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匆匆》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1、自由读文。
鄂教版六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

教学重难点: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课时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抓住神态和心理描写体会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二、总结全文,深化思想教育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三、作业:
为“丰碑”写碑文,写好后在班级交流。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暂、践、扶、携”“诙、馒、眶”。正确读写“崇高、传诵、短暂、诙谐、热泪盈眶、省吃俭用、无时无刻、扶老携幼”等词语。
(三)感悟升华,品味感情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疑义。
2、理解“晶莹”一词的意思。
3、怎样理解“光亮”的真正含义?
4、理解“透明”的意思,理解军需处长的内在美。
5、引导学生理解“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深刻含义。
6、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意永存
1、板书总结
2、全体起立,向军需处长致以最崇高的队礼。
3、课后为这座丰碑撰写碑文。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模板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坨”一个生字,认识一个“啸”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单薄破旧、一尊塑像、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晶莹的丰碑、严峻的考验”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梗概,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少年闰土教学目标:学会九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然段。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安排:四课时课时一、导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啊?生:想!那好,老师先不告诉你们他是谁,也不告诉你们他长什么模样,我们先来看他的诗,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读出他是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少年闰土项戴银圈手持叉,少年英雄夜看瓜。
英姿勃发真飒爽,好像当年小飞侠。
我们刚刚通过一首诗很模糊的了解了闰土,那下面我们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诵读:“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
二、新课初讲刚刚大家读了课文,下面来解决老师之前提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下顺序,师随机板书回忆→初识→相处→分别按照这个顺序,大家快速给课文分段。
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形象。
第二段:写“我”与闰土相识的过程。
第三段:写“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
第四段:闰土离去了,“我们”从此再也没见面。
闰土到底是谁啊?他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关系?闰土为什么会来“我”家呢?在“我”知道闰土要来,但还没有到的时候,“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那些语句可以看出。
引导学生读这些文字,感受“我”当时的心情。
盼望啊盼望,闰土终于来了,今天,老师把他们俩请到教室来了,,看着图片,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是闰土?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下两个小伙伴的初识场面,点同学读“他正在厨房里、、、、、、我们便熟识了”其他同学总结概括闰土的样子。
指导学生抓住闰土外貌特点,表现人物个性从闰土的外貌特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师读“他正在厨房里,圆脸,头戴一顶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生需注意师漏下的词语,并比较着读,品味区别。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参考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参考教案19点金术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人要知足的,贪心的人必要受到惩罚。
幸福就在你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
教学重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人要知足的,贪心的人必要受到惩罚。
教学难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幸福就在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幸福的名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20七色花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天真善良。
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找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点:读懂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花瓣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找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愿望。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21黑眼睛的大红鱼。
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
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好世界的向往。
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了解海洋鱼类的生活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古诗诵读牧童教学目标:1 认识“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古诗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语文乐园(七)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三(下)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进美好的春天;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春天多姿多彩的课文。
《春的颂歌》描绘的是一幅春景图:春风轻轻吹,春雨细细下,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歌唱,蜂蝶飞舞------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风筝》写的是春天里一群孩子放风筝的情景,极富童趣和寓意;《美丽的槐乡》生动地描述了春天里别样的槐乡风情,在槐花的怀抱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古诗《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抓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句子,了解春天有关事物的特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初步感知采用打比方和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会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背诵并书写两条名人名言;读短文,在人物的对话中了解春天的信息,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去发现春天的秘密。
在“探究与发现”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口语交际”以“压岁钱”为话题,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消费观和理财观,懂得孝敬老人,关心他人。
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继续延伸本单元“春天”话题。
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春天写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25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课设计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单元参照教课设计7儿童与海洋教课目的:1、学会 10 个字,认识 6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形,领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海洋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课要点: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洋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储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感觉孩子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1、 CAI 播放海洋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2、学生猜想:海洋3、 CAI 再播放海洋与孩子玩耍的声音:再认真听,你又发现了什么?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海洋边玩耍玩耍的场景。
全班进行沟通。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觉到了儿童与海洋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我们一同去看看吧!6、板书:儿童与海洋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虑。
2、迅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儿童与海洋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沟通:你采集到哪些画面?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三、海滩掠影,品尝感悟1、师引:小拍照师们,让我们先一同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2、师配乐范读, CAI 出示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海洋,留下一串串小脚迹。
3、小组进行沟通,全班反应。
4、 CAI 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喜悦场面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诵6、持续抓拍出色处,读一读后边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调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遇到了海洋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快乐。
走,让我们再去赏识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8、齐读第 1 自然段9、学生沟通对海洋的印象10、师总结:海洋不单给儿童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拍照师们带来了很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出色的作品!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读生字,选择喜爱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学习】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1

【关键字】学习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1)10这个规矩不能有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规、矩”的读音:这两个字组成词时读:guīju;书写,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读题质疑。
同学们,谁查了字典知道“规矩”是什么意思?(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叫“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问题预设: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这个规矩不能有!”是谁说的?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检测生字词。
一类字:规矩、彭德怀、司令、职务、称呼、按照、搞、返身二类字:彭德怀、将领、警卫员、逛公园、纳闷、冲着、奉命多音字: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闷mēn(闷热)mèn(纳闷)冲chōng(冲洗)chòng(冲劲)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思考:在文中找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A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初读课文,你能回答哪个问题呢?请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再说你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春的颂歌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课文描述的春天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都是那样美丽。
现在冬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
你认为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你们学会细心观察,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春的颂歌》。
板书课题:春的颂歌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掉字。
2、指名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感知课文,质疑问难1、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3、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四、教学课文一、二段。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2、根据学生回答引入第二段。
3、春天的原野有什么特点呢?(绿色的小草姹紫嫣红的花朵)4、指导朗读: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5、指名读,学生评读,教师指导。
四、写字指导1 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
2 小组内交流。
3 将易错的字(逐、临)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强调。
4 学生练笔。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在原野上感受了春天的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大家愿意吗?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美丽?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4、教学第3段。
(1)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呢?歌唱的小鸟偏偏起舞的蝴蝶探访花朵的蜜蜂(出示课件)(2)指导学生朗读5、教学第4段。
(1)分组合作学习,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
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练习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认为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四、课堂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1、春的颂歌春风送来和暖的空气勃勃的生机毛毛细雨绿草鲜花清澈的小溪充满生趣充满活力小鸟蝴蝶蜜蜂小鱼蝌蚪课后反思:2、风筝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感悟童真童趣。
3 学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样子,体会“那些在空中飞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谁愿意将《村居》背诵给我们听。
指名背诵。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也就是风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风筝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检查字词查字典。
3、检查词语读音:飘带翻滚威武驾驶舱位置翩翩起舞瓦片双胞胎长辫子4、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适时板书。
(为什么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齐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那么文中到底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风筝我们继续学习。
二、合作研讨,强化感受。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究竟介绍了哪几种样子的风筝,分别是谁做的?2、学生回答。
3、你最喜欢谁做的风筝,就把那一段多读几遍。
4、同座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座听。
5、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6、指导“我”放风筝。
当你亲手把风筝放上天空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兴奋)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朗读。
)这一部分都是作者看到的吗?(此刻,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
)是作者想到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以后当海军)7、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把作者想到的句子画下来8、全班交流。
三、深化拓展:看了作者放风筝,你们想放风筝吗?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3、美丽的槐乡教学目标:1、掌握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认识槐、瑞、劈等7个字。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美丽槐乡。
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1 感受作者对于槐乡的“美”的描写。
2 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课后练习三)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准备:洋槐及槐花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3、美丽的槐乡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槐乡”?)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想象,“槐乡”会是怎样的?大家想知道吗?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写字指导1 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何记忆。
2 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
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槐乡的美丽,大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来感受槐乡究竟美在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
思考:槐乡美在哪里?仔细阅读课文,把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槐花的外形花香槐花饭槐乡的孩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着四个方面来展示槐乡的美丽?(学生再次选读课文)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4、教学第2段。
槐花是怎样的?(瑞雪初降有的……有的……)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模仿造句5、教学第3段。
(1)分组合作学习,联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后练习三:……都……整个……都…………美滋滋地……(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6、学生自学第4段。
体会“甜丝丝的,香喷喷的……”三、拓展练习用一句话赞美美丽的槐乡。
(读课文最后一段)四、课堂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古诗诵读村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古诗是写自然景物的,哪一首是写春天美景的呢?谁来背一背?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指名读课文,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汇报自学情况四、加强朗读,感悟诗意1.学习古诗一、二两句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诗人写的村居去看一看?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坐上时光列车,穿过时空隧道去村居看一看。
“车”来了,快闭上眼睛(课件中传出时光列车快速前进轰隆隆的响声,最后展示村居图)——到了!师:是啊,确实很美!谁能说说是什么美呢?师: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小朋友的眼睛里。
仔细看看图,再读读古诗一、二句,找找春天在哪?(从故事的头两个字“草长”可找到春天;从“二月天”这个词中可找到春天;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师:谁能把描写春天的一、二两句读一读?(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师:读得太棒了。
老师把一段优美的音乐奖励给你们,让我们看着图,跟随着美妙的音乐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2.学习古诗三、四两句师: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
(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师:儿童归来早干什么去呀?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
(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师:你的风筝飞得太高啦,被白云挡住了,你真是放风筝的能手。
师:小朋友们这首古诗美吗?师:你们想把这首诗记下来,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它吗?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读读记记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读课文)五、总结扩展这如诗如画的春天真是让人神往,令人陶醉。
学完这首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然后再画下来好吗?课后反思: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用比喻法构成的词。
2、引导学生认识春天的景物,体会怎么样才能描写生动。
3、读名言,激发学生爱书的情感。
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语感。
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发现春天的景物变化。
6、了解压岁钱的用途,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一、认一认,想一想1、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同桌检查词语,正音。
3、动脑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教师通过电脑展示图片。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选择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
3、背诵积累好句。
4、课后拓展——朱自清的《春》三、写一写,背一背1、读格言。
2、背诵并积累。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书的格言。
书的格言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史美尔斯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考门斯基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书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
———史美尔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