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印迹法的基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印迹法的基本过程
一、引言
蛋白质印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定量。
它可以检测蛋白质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在不同时间点或处理条件下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印迹法的基本过程。
二、材料和仪器
1. 蛋白质样品:需要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可以通过离心、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2. 聚丙烯酰胺凝胶:需要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和孔径大小,以适应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3. 聚丙烯酰胺电泳缓冲液:需要根据凝胶类型和电泳条件选择不同配方的缓冲液。
4. 转移装置:可以使用湿式或半湿式转移装置。
5. PVDF或NC膜:需要根据转移方式选择合适的转移膜。
6. 阻断剂:如牛血清白蛋白(BSA)、干奶粉等,用于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7. 一抗和二抗: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以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质。
8. 显色剂:可以使用ECL或BCIP/NBT等显色剂。
9. 蛋白质定量试剂盒:如BCA、Lowry等试剂盒,用于测定蛋白质样品的浓度。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制备凝胶:按照所选凝胶类型的说明书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通常需要加入TEMED和过硫酸铵等催化剂促进凝胶聚合。
将凝胶混合物注入电泳槽中,在上方加入少量异丙醇,以防止凝胶表面形成气泡。
待凝固后,去除异丙醇并加入缓冲液。
2. 样品加载:将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与SDS-PAGE样品缓冲液混合,并在沸水中预处理5-10分钟。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载到凝胶孔中,注意不要过载。
3. 电泳条件:根据所选凝胶类型和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选择不同电泳条件进行电泳。
通常需要在常温下电泳1-2小时。
4. 凝胶染色:将凝胶浸泡在染色液中,如Coomassie蓝染色液或银染色液中,以可视化分离的蛋白质带。
四、半干式或湿式转移
1. 准备转移装置:根据所选转移方式,准备相应的转移装置和转移缓冲液。
2. 转移条件:根据所选转移方式和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转移条件进行转移。
通常需要在低温下(4℃)进行数小时至过夜。
3. 转移后验证:用Ponceau S染色或Western blotting检验是否成功转移到膜上。
五、Western blotting
1. 阻断:将膜浸泡在阻断液中,如5% BSA或5%干奶粉溶液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2. 第一次抗体孵育:将所选一抗加入阻断液中,并用该溶液孵育膜数
小时至过夜,在轻轻摇动条件下进行孵育。
3. 洗涤:用TBST缓冲液洗涤膜数次,以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4. 第二次抗体孵育:将所选二抗加入阻断液中,并用该溶液孵育膜数
小时至过夜,在轻轻摇动条件下进行孵育。
5. 洗涤:用TBST缓冲液洗涤膜数次,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6. 显色:用所选显色剂进行显色,如ECL或BCIP/NBT等显色剂。
将显色结果记录下来或进行数字化扫描。
六、数据分析
1. 蛋白质定量:使用BCA、Lowry等试剂盒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2. 带强度分析:使用ImageJ等软件对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目标带的强度和相对表达量。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之间
的带强度和相对表达量,来研究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和变
化趋势。
七、总结
蛋白质印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蛋白质在不同
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
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印迹法的基本过程,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移和Western blotting等步骤。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对样品中蛋白质的定量和带强度的分析,以得
到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