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饮酒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第一饮酒讲礼仪;
第二饮酒要愉快;
第三饮酒不酗酒。
八项注意;
一是注意上午不要饮酒;
二是注意服药时不要饮酒;
三是注意不要空腹饮酒;
四是注意饮酒不要一口闷;
五是注意切忌酒与饮料混合喝;
六是注意不要用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七是注意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八是注意酒后不要驾车。
饮酒三大纪律的第一条是饮酒讲礼仪,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能坐在一张桌上饮酒,不是亲朋就是好友,所以要讲究礼仪,尊重长者,言语得当,右手扼杯,左手垫底,敬酒有序,劝酒适度,融入场景,众欢同乐。
辞令幽默,风度文雅。
切忌喧宾夺主,为我独尊,粗言狂语,丑态百出。
第二条是饮酒要愉快,心情愉快,容光焕发,气氛温暖,其乐融融。
如果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饮酒。
就会损害身体健康。
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第三条是饮酒不酗酒,本来,适量饮酒,可以减轻人的疲劳,使
人忘却烦恼,令人心情舒畅,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的欢聚喜庆气氛。
但是,过量饮酒,以至饮酒成瘾,不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对社会也会造成种种危害。
甚者借酒撒疯,即得罪了他人,又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饮酒八项注意:
第一项注意上午不要饮酒,因为上午时段身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含量很少,如果上午尤其是早上饮酒的话,很容易对大脑、肝脏造成很大危害。
而下午尤其是晚餐时间人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高,所以晚餐饮酒就较为适宜。
第二项注意服药时不要饮酒,一是许多疾病对酒有禁忌,二是很多药物与酒有禁忌,特别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药、降压药等药物后,切忌饮酒。
因为这些药物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物质,导致肝脏受到损伤,或出现双硫仑反应,重者危及生命。
第三项注意不要空腹饮酒,因为人体是需要氨基酸的,空腹饮酒会使体内的氨基酸严重缺损,而且酒精阻碍了蛋氨酸和叶酸的吸收,易于导致结肠癌发生。
同时,空腹饮酒也大大提升了血液的酒精浓度,加大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第四项注意饮酒不要一口闷,因为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身体受伤的也深,并很快还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也不易喝醉。
第五项注意不要酒与饮料混合喝,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
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
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不知不觉就会过量。
其实饮料里含有碳酸,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对身体的伤害。
第六注意不要用腊肉香肠做下酒菜,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第七注意酒后不要立刻睡觉,一些人喝高了回家后,往往倒头就睡。
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人在睡着的状态下,体内酒精的代谢会减慢,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长期如此的话很容易患上酒精肝。
第八项注意酒后不要驾车,因为酒精可以对中枢神经起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注意力和对速度、距离和意外情况的判断力,处理事件的反应时间会延长,视觉和意识可能会模糊,有可能会失去肌肉的控制力和协调性。
所以,意味着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甚至造成死亡。
有研究表明:饮酒后,见红灯后踩刹车的反应速度会慢0.2秒,即60公里/小时的汽车将前行3.3米,大大增加事故概率。
一些人在酒宴上喝高了,本该不应自驾回家,可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出事。
殊不知,其结果出现了“沉醉不知归何路”。
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独特的地位,或亲朋好友相聚,或逢年过节,或逢喜事都要用酒祝兴。
酒会酒令交杯酒,满月开业祝寿酒,谢师寄名壮行酒,真可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热闹。
不论是寻常百姓或达官贵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最好名片。
不仅丰富了生活,更是创造了灿烂的酒文化,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演绎了人间多少恩恩怨怨、精典故事,千年绝唱。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武松醉酒斗猛虎,曹操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
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因酒创下了不凡的壮举。
多少文人墨客饮酒诵读,借酒明志,留下了无数佳作。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不断上演着人间的喜剧和悲剧。
-还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地演绎,不断地丰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饮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虽然从古到今,因酒成就了许多英雄壮举,但更多的是因酒造成了很多后悔莫及的祸事。
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可敬可泣;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精中怎样影响人们的身体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精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
酒精进入人体后,10分钟左右即被吸收,60-90分钟到高峰,其中20%的酒精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然后酒精被输送至肝脏分解。
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使酒精转化为高度毒性的乙醛,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迅速转化为乙酸。
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如果过量饮酒,没有分解的酒精就会随血液流入大脑及全身,影响各器官正常运转,即影响健康,又影响思维。
如果大量狂饮还会使心脏受损机率提高500%,甚至危及生命。
故医学专家建议:一般成年男子每日饮酒标准量是25克。
相当于高度白酒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啤酒750毫升。
成年女子每日饮酒标准量是15克。
青年人和老年人饮酒更要少一点。
儿童和孕妇不能饮酒。
饮酒不超过这个标准量,一般对身体相对来讲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由于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法律规定,不准酒后驾车。
只要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2%,就属违法驾驶。
而事实上,一般在酒场上,大多数人饮酒都会超过这个量,因为
不尽兴。
为了尽兴,在酒场上,就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饮酒。
在酒场上推杯还盏,礼尚往来,浅饮小斟,品尝佳肴,引诗对联,谈笑风生,引经据典,谈古论今,风度翩翩,这是文明饮酒,可谓“酒君”
在酒场上言语礼貌,举止文雅,猜拳行令,以智斗酒,其乐融融。
在饮酒的过程中,而每一个人的耐受量不一样,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感到自己精神欣快,思维敏感,语音加速,是因为酒精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起来了,尽力表现自己的正面形象,也会把酒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个时候,如果能控制饮酒的量,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时间尽可能延长。
就可使自己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是“酒仙”。
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酒的量,很快就会因为酒的大量进入,使大脑神经细胞受到抑制,兴奋与抑制相互交替的时期,人们就会撕破自己的面皮,露出兽形,潜在意识就会引导自己或骂人、或打人,或作一些不雅动作,这就是所谓“酒后吐真言”。
虽然过后自己回忆不起来,但是当时大脑是十分清楚的,指向是明确的,只不过是把平时不能表现,或不宜表现的潜在意识,在这个时候趁机表现出来而已。
这是“酒徒”
当大脑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不再交替,而进入抑制期,人就会呼呼入睡,无论你怎么刺激他,都不会再有什么反应了,只有呼吸、心跳、痛觉存在。
这是“醉鬼”。
还有一些人借酒发疯,当他饮酒的量达到兴奋时,而未到抑制期时,他就会故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怨言,这就是以酒壮胆,借酒发飚。
是实足的“酒疯”。
饮酒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大多数人都喜欢浅尝杯中物,尤其在社交场合当中。
不仅在高兴的时候喜欢饮酒,有些人在心烦的时候更会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根本减轻不了精神压力然而。
还有人饮酒过多或过密,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对酒精产生依赖,引发多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及摧毁你的正常生活。
因而,饮酒就要讲究文明、礼貌、节制。
如果饮酒过多后,可以吃水果,如新鲜香蕉、葡萄、橙子、梨、柿子等解酒效果好的水果,因为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与酒精相互作用而生成对健康无影响的酯类物质。
也可以喝牛奶或米汤或蜂蜜或淡茶,以助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