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2.3与人为善名师导航 粤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名师导航
自主梳理
1.
(1)与人为善就是以之心待人。
善良包含着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
(2)善良是无私的。
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的损害、对
(4)善良之心是的。
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
(5)善良要见诸行动。
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2.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的需要。
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的“”的活动,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
(2)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生命的。
爱是感情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就越强。
3.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方式和
(2)将心比心就是
(3)将心比心就是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精神和肉体上伤害别人。
4.
受伤害是的。
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通过一起搜集社会上善良的人们以爱心奉献社会、救死扶伤、扶弱济困的事例,从中体会与人为善的真实含义,懂得以善良之心待人应无私、是非分明、见诸行动的道理,并真正地付诸行动,做一个善良之人。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爱心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中体会付出的快乐,加深
●观察周围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思考“为什么同学们都愿意与他合作?”“他是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等问题。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出这些同学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他们是否能做到“将心比心”?他们是否善于理解和宽容别人?……在此基础上再去比较自己和这些同学的差距,就能够明白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为自己
●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避免因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痛苦,真正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以此作为自己的
疑难突破
剖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
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理解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其真实的含义,然后再认真思考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并借助中国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帮助自己
问题探究
问题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
梁亭的亭卒勤除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
楚人出于忌妒,趁夜越过边界把梁亭的瓜秧全部扯断。
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亭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人这样做很卑鄙。
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
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地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
”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
楚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很高兴。
仔细观察,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
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
探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
典题精讲
例1
情境二:小强非常喜欢打篮球,一直梦想成为乔丹式的人物,他对不喜欢打篮球的小兵
情境三:小明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一会儿大声给同学起绰号,一会儿拿同学的生理特
思路解析:交往合作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认同。
一个愿与他人合作的人,应学会理解和宽容,做到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善于帮助他人,是爱心的体现,从帮助他人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按照以上原则去判断以上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加以简
答案:(1)情境一:小军主动上去帮忙的行为是正确的。
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的“给予”
(2)情境二:小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3)情境三:小明的行为是错误的。
给同学起绰号,拿同学的生理特点开玩笑,这不
黑色陷阱:在做分析题时,不要离开教材中所学的道理,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作答,那样所组织的答案会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变式训练下面各情境中同学们的想法和行为中不符合与人为善要求的有(
A.
B.小强非常喜欢打篮球,一直梦想成为乔丹式的人物,他对不喜欢打篮球的小兵说:“我
C.小明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一会儿大声给同学起绰号,一会儿拿同学的生理特点开玩
D.小林的白衬衣被小民不小心弄脏了,小林在上体育课时故意把篮球蹭在小民的新运动
答案:BCD
例2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乔
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她。
(1
(2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中学生小乔在待人接物上的表现,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而应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己欲立而立人,
答案:(1)因为小乔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不懂得“己欲立而立人,
(2)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
绿色通道:认真阅读所给材料,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变式训练例2中,小乔被同学们疏远的原因是(
A.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B.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C.
D.
答案:AB
例3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
这种观点对吗?为
思路解析:此题目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化认识。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而自己喜欢的事是否就可以强加于人呢?很多人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认真思考
答案:
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一定喜欢,如果强加于人,就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这是一种对人不平等、不尊重、不友善的态度。
同样的道理,自己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一定喜欢,
绿色通道:对于这种辨析题,要辨别其正误,就要用我们学过的原理对观点进行分析,确定观点的对与错,然后说明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
变式训练《论语》中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有过好的经验和教训吗?说
答案提示: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可能有过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的经历,也可能有
过自己不愿做的事儿就不再勉强别人的经验。
自己这样做分别得到了什么结果,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出来,也许对大家有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