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峰高耸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 下。” “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下山十五里,也 是很倾斜的。”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 吗?”
山路陡峭、狭窄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 骨,浑身打着战。”
运用拟人与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诙谐的笔触,写出敌军士兵无可奈 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讽刺了想要围剿红军的反动军队。面临着凶 恶残暴的追兵阻敌,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对敌人围剿的蔑视与不屑, 更展示了不怕艰难险阻、坚持顽强的革命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时克服重重困难的经过, 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胜的信念和昂 扬的乐观精神,以及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崇高品 质和革命精神,才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举,才 能胜利完成震惊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满望】十分希望。 【攀谈】闲谈。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1.标注课文自然段落。 2.思考课文依照什么线索来展开叙述。
1.课文共33个自然段。 2.主要依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展 开叙述。
拓展延伸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经历“军心涣散的溃 退”,如何能把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同学们可以与自己的父母、师友探讨这一话题。
拓展延伸
2.“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 ,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 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一场突 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在这场 特殊的战斗中,医护人员依然如先辈一样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了解长征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 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 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 五千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 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 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 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请同学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来歌咏这些战士。运用多种修辞手 法,不少于150字。
老山界
陆定一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 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 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 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 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 的一次远征历史中了。”
了解老山界
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一带,是越城岭的东南支,海拔1860米。毛 泽东《七律·长征》中写道“五岭透迤腾细浪”,“五岭”是横亘在江西、湖南、 两广之间的五座绵延而险峻的山岭,其中就包括越城岭。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 “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高、险、陡的特点给红军带来了很多困难。
作者简介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却不能说是溃退,因为 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 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这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 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
了解长征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 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 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 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 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脸,从1934年10月至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 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红军以非凡的智慧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 牺牲,胜利完成震惊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
惊惶(huáng)
苛(kē)捐杂税
篱笆(lí)(ba)
峭(qiào)壁
骨碌(gū)(lu) 酣(hān)然入梦
蜷(quán)
矗(chù)立
咀嚼(jǔ)(jué) 呜咽(yè)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 山。” “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 陡的山。”
路途遥远
【初中语文匠 出品】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 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我们顶着天啦!”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章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时间:下午(第2段)天黑了(第11段)半夜里(第22段)
黎明(第23段)次日下午两点多钟(第30段)
地点:山沟(第2段)山脚(第11段)山路(20段)峭壁上的石梯(25段)
山顶(第30段)下山十五里路(第31段)宿营地(第31段)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物资不足 “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浸吃饱。” “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但就在路上睡吗?”“只得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老山界
陆定一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请 同学们结合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 笨重:指庞大沉重;不灵巧。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长期遭受广西军阀欺侮的瑶民,看到部队就担心人丁被 抓,财物被抢,所以男人就“照着习惯”“躲起来”。红军 战士的攀谈让瑶民打消了误会,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来招待 红军,而战士们也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中,拿出一整袋来 送给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对人民利益的关切与保护。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 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
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 领导人。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 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 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 副主席,其作品有《老山界》《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方面军长征记》。
坚强意志“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
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四、品读课文,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句含义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 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 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 你读出了什么?从后文瑶民对待红军态度的转 变,你能看出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文中的“奇观”指 千万红军战士手举火把在“之”字形的山路上攀登高峰,人与 山,火光与星光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奇观”一词是作者对眼前恢宏景象的慨叹,更是对红军队伍 的宏伟气势、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扬。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 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 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队伍庞大 “队伍挤得紧紧的。”“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疲劳伤病“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 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 些困难的?(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
【初中语文匠 出品】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乐观精神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互帮互助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 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气候恶劣
【初中语文匠 出品】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 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 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敌人围剿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课堂小结
作者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 经过。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路途遥远、山峰 高耸、山路陡峭、山路狭窄、气候恶劣、敌人围剿等方面。但是,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乐观的精神,一直激励和指引着红军战士一路向前。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2.试着画一幅简单山景图,把我们勾画的时间和地点标注在上面。
半夜里
黎明
天黑了
下午 山沟
山路 山脚
石梯 (雷公岩)
次日下午
山顶
下山
宿营地 (塘坊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思考:老山界“难翻”,难在哪里?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 下。” “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下山十五里,也 是很倾斜的。”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 吗?”
山路陡峭、狭窄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 骨,浑身打着战。”
运用拟人与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诙谐的笔触,写出敌军士兵无可奈 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讽刺了想要围剿红军的反动军队。面临着凶 恶残暴的追兵阻敌,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对敌人围剿的蔑视与不屑, 更展示了不怕艰难险阻、坚持顽强的革命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时克服重重困难的经过, 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胜的信念和昂 扬的乐观精神,以及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崇高品 质和革命精神,才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举,才 能胜利完成震惊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满望】十分希望。 【攀谈】闲谈。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1.标注课文自然段落。 2.思考课文依照什么线索来展开叙述。
1.课文共33个自然段。 2.主要依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展 开叙述。
拓展延伸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经历“军心涣散的溃 退”,如何能把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同学们可以与自己的父母、师友探讨这一话题。
拓展延伸
2.“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 ,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 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一场突 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在这场 特殊的战斗中,医护人员依然如先辈一样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了解长征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 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 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 五千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 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 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 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请同学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来歌咏这些战士。运用多种修辞手 法,不少于150字。
老山界
陆定一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 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 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 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 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 的一次远征历史中了。”
了解老山界
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一带,是越城岭的东南支,海拔1860米。毛 泽东《七律·长征》中写道“五岭透迤腾细浪”,“五岭”是横亘在江西、湖南、 两广之间的五座绵延而险峻的山岭,其中就包括越城岭。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 “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高、险、陡的特点给红军带来了很多困难。
作者简介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却不能说是溃退,因为 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 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这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 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
了解长征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 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 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 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 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脸,从1934年10月至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 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红军以非凡的智慧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 牺牲,胜利完成震惊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
惊惶(huáng)
苛(kē)捐杂税
篱笆(lí)(ba)
峭(qiào)壁
骨碌(gū)(lu) 酣(hān)然入梦
蜷(quán)
矗(chù)立
咀嚼(jǔ)(jué) 呜咽(yè)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 山。” “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 陡的山。”
路途遥远
【初中语文匠 出品】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 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我们顶着天啦!”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章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时间:下午(第2段)天黑了(第11段)半夜里(第22段)
黎明(第23段)次日下午两点多钟(第30段)
地点:山沟(第2段)山脚(第11段)山路(20段)峭壁上的石梯(25段)
山顶(第30段)下山十五里路(第31段)宿营地(第31段)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物资不足 “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浸吃饱。” “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但就在路上睡吗?”“只得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老山界
陆定一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请 同学们结合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 笨重:指庞大沉重;不灵巧。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长期遭受广西军阀欺侮的瑶民,看到部队就担心人丁被 抓,财物被抢,所以男人就“照着习惯”“躲起来”。红军 战士的攀谈让瑶民打消了误会,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来招待 红军,而战士们也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中,拿出一整袋来 送给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对人民利益的关切与保护。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 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
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 领导人。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 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 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 副主席,其作品有《老山界》《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方面军长征记》。
坚强意志“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
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四、品读课文,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句含义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 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 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 你读出了什么?从后文瑶民对待红军态度的转 变,你能看出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文中的“奇观”指 千万红军战士手举火把在“之”字形的山路上攀登高峰,人与 山,火光与星光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奇观”一词是作者对眼前恢宏景象的慨叹,更是对红军队伍 的宏伟气势、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扬。
揣课摩文语讲 句解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 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 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队伍庞大 “队伍挤得紧紧的。”“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疲劳伤病“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 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 些困难的?(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
【初中语文匠 出品】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乐观精神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互帮互助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 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气候恶劣
【初中语文匠 出品】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 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 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敌人围剿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课堂小结
作者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 经过。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路途遥远、山峰 高耸、山路陡峭、山路狭窄、气候恶劣、敌人围剿等方面。但是,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乐观的精神,一直激励和指引着红军战士一路向前。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2.试着画一幅简单山景图,把我们勾画的时间和地点标注在上面。
半夜里
黎明
天黑了
下午 山沟
山路 山脚
石梯 (雷公岩)
次日下午
山顶
下山
宿营地 (塘坊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思考:老山界“难翻”,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