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运用任务教学驱动探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探究热情,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应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可以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的预习环节,教师设置如下探究任务:你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不如意的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当你面对挫折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你了解哪些名人克服挫折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灵感悟写出来。
学生线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线下提出来。
如有的学生提出:怎样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或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
正方的观点: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反方观点:挫折使人失去自信。
在辩论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事实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因此,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与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互联网,优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通常是单向的,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实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形式,使评价更公正、客观。
例如,在教学完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
然后,教师将每位学生的答卷上传于网络,让学生根据教师上传的答案进行批阅与评价。
这样,教师在试卷评析时就更有针对性,促进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高效。
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1
4。